AI來得這麼快,人類該怎麼辦?

在過去幾十年的掃技術改造中,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車輪滾滾而來,人工智能(AI)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

AI來得這麼快,人類該怎麼辦?

亞馬遜接著AI的東風在本週市值達9200億美元,緊跟蘋果腳步,也將衝刺1萬億美元關口

放眼望去,AI可以替代我們的地方越來越多。譬如說在服務業,一些五星級酒店開始用機器人服務客人。

AI來得這麼快,人類該怎麼辦?

“機器人管家”漫步在拉斯維加斯Vdara酒店及水療中心的酒店走廊上途中送貨

雖然有些人看到了巨大的潛能,但其他人,如斯蒂芬霍金斯,比爾蓋茨,彼得泰爾和埃隆馬斯克都警告說,人工智能將佔據上風,人類將陷入與機器無望的競爭中。不出所料,由於技術引起的大範圍失業——學者稱之為“技術失業”—— 在新世紀再次出現。悲觀的歷史學家甚至預見到一個新的階級——一個失業且身無長技無法再就業的階級。

AI來得這麼快,人類該怎麼辦?

AI導致英國勞動力的分配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製造業人員減少近七萬人,其負面影響將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干預

縱觀歷史,雖然社會不斷髮展,人類總是善於適應。當原始人力被牛,驢和馬取代時,我們就發揮靈巧的優勢。在先進的生產機器發明之後,我們就發揮智力的優勢。通常來說,當我們被舊崗位淘汰時,我們又會獲得新的工作。因此,“技術失業”的現象可能僅僅是個理論?

隨著人工智能漸漸邊緣化我們的智力,物理學家哈拉里和其他許多人認為,這一次可能會有所不同。他們覺得人與機器的競爭中,人處於下風。AI的廣度和深度無法預知,隨著發展,它可能全方位地超越人類。

也有一種聲音認為AI不可能進化成高級智能。存在著一個瓶頸,AI發展到這裡後就停滯了,若要突破只能等待奇蹟發生。所以,瓶頸以上的部分,比如情感交流,AI永遠替代不了人類。

AI來得這麼快,人類該怎麼辦?

不論如何,現在主流一致的看法是,AI正在蠶食技術含量低工作崗位。這方面,可能是傳呼人員,可能是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司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出於人類自身利益,目前需要關心的是,有哪些工作高枕無憂,不用擔心機器人搶飯碗的?恐怕沒有明確的答案。AI能在棋牌遊戲中擊敗頂級高手,在DOTA比賽中擊敗半職業隊伍;既能診斷腫瘤,也創作藝術。AI的觸角已經伸入各個領域,包括那些非重複性的。沒有哪一份工作在未來是“鐵飯碗”。

AI來得這麼快,人類該怎麼辦?

2016年3月,阿爾法圍棋與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進行圍棋人機大戰,以4比1的總比分獲勝

隨著AI的廣泛應用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新的崗位會不會誕生呢?會的,但是這些崗位數量上恐怕難以彌補失去的崗位,也對勞動力素質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某個市有100輛公交車,100個公交車司機,普及了自動駕駛後,司機們下崗了。而新的崗位——硬件和軟件維護師等,可能只需要10人。

也不必太過焦慮,未來失去工作或許並不意味著失去收入。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物質的豐富,社會或許能承擔所有人的消耗,而不要求人們去工作,這些交給AI就好了。如果到了這一天,人人豐衣足食而不用上班,那麼大把空閒的時間該拿去幹什麼呢?這又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AI來得這麼快,人類該怎麼辦?

電影《機器人總動員》幻想的AI世界

各位看客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