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故事騙了,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

在秦淮八豔中,李香君人氣相當旺;在明末四公子中,侯方域人氣數第一。他們倆能這麼出名,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孔尚任。在《桃花扇》,孔尚任不遺餘力地對他們倆的愛情故事進行了描述:

別再被故事騙了,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

為避戰亂,侯方域到了南京。因看中其在復社的重要地位,閹黨餘孽阮大鋮便想趁機拉攏。阮大鋮通過畫家楊龍友,給侯方域送上了一份厚禮——帶他去秦淮河畔,見名妓李香君。侯方域與李香君一見鍾情,楊龍友就按照阮大鋮的指示,資助囊中羞澀的侯方域為李香君梳籠。

這夜,侯方域看著懷中美人,深情無以表達,就拿出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作為定情信物,放到了李香君手裡。李香君遇上才子侯方域,也十分感謝上蒼,下定決心要好好地愛這個人,矢志不渝。一時間,兩人郎情妾意,海誓山盟。

別再被故事騙了,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

但後來,心思細密的李香君發現情郎為她梳籠的錢來源不明,就追問他:錢是怎麼來的?竟發現是壞人阮大鋮提供的贊助。於是,李香君痛罵侯方域,不但要求他跟阮大鋮劃清界限,而且還變賣首飾,四下籌錢,讓侯方域把錢如數還給了阮大鋮。

兩人的這一舉動,得罪了阮大鋮,於是阮大鋮設計陷害,侯方域被迫離開。李香君則獨自一人留在南京,閉門謝客,一心等候情郎歸來。

別再被故事騙了,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

可這壞人哪肯罷休,在阮大鋮慫恿之下,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大紅人田仰看上了李香君,逼迫李香君做妾,李香君寧死不從,一頭撞在柱子上,血濺桃花扇,才把他們嚇退了。然而,李香君痊癒後,阮大鋮賊心不死,打著聖諭的幌子,還是將李香君徵入宮中當了歌姬。至此,李香君與侯方域天各一方。

世事無常,1644年,清兵長驅直下,佔領南京,南明覆滅,李香君也隨著一些宮人趁著夜色逃出了“牢籠”,侯方域當時也在南京城苦苦尋找李香君,但戰亂之中,二人還是錯過了。

1645年,李香君躲進了棲霞山葆真庵,與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為尼。這年秋天,侯方域來到棲霞山,找到了李香君,兩個人看破紅塵,就一起出家了。

別再被故事騙了,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

一部《桃花扇》,把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故事描寫得纏綿悱惻、一波三折、蕩氣迴腸,二人一同出家的結局也不由令人扼腕嘆息,但真實的情況,跟孔尚任筆下的故事差距很大。

在歷史上,沒有李香君這個人,只有一個叫李香的。李香,1624年(明天啟四年)生於蘇州閶門楓橋一帶,原姓吳,父親曾是一位武官,因為是東林黨成員而被魏忠賢一夥閹黨治罪,家道敗落,漂泊異鄉。1631年(明崇禎四年),小姑娘被秦淮名妓李貞麗收為養女,改姓李,名李香。

別再被故事騙了,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

李香長大後,膚如凝脂,肌如白雪,而且長得嬌小玲瓏,所以備受青樓界推崇,還得了一個綽號叫“香扇墜兒”。此外,李香才藝出眾,尤其擅長唱曲兒和彈琵琶。湯顯祖的四部名劇合集叫《玉茗堂》,那會兒能唱全的人非常少,李香算是一個。

別再被故事騙了,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

侯方域這個人的確真實存在,但他到南京,不是為了逃避戰亂,而是去江南貢院參加鄉試的,而且他在河南老家早已娶妻。文人墨客,到了秦淮河,自然要去走一回,才有了他和秦淮名妓李香之間的交往。

侯方域在自己的代表作《李姬傳》中,的確曾對李香的才藝大家讚賞,李香勸他不要跟阮大鋮交往的事情也真實存在,但他對李香並沒有付出真情。

別再被故事騙了,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

侯方域在《梅宣城詩序》中寫過這麼一句話:“‘昔年別君秦淮樓,冷香搖落桂華秋。’冷香者,餘棲金陵所與狹斜遊者也。”就是說,那個叫冷香的人,是我暫居南京時相好過的妓女。這個冷香,說的就是李香。

其實,說到底,在侯方域眼裡,跟李香的交往,也就是自己出差旅行時的一段插曲罷了,逢場作戲而已,人家並沒有認真過。

別再被故事騙了,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

至於“兩個人看破紅塵,一起出家”,更是孔尚任杜撰的。明朝滅亡之後,侯方域本來準備賦閒在家,堅決不為滿清朝廷服務的,可順治八年的時候,他又跑出來參加了鄉試,結果被很多人有氣節的讀書人看不起,三年之後他便駕鶴西去了。

《桃花扇》的故事很美很動人,但卻不是真實的。最後再囉嗦一句:別再被故事騙了, 歷史上侯方域並不愛李香君,對她只是逢場作戲,各位看官請別入戲太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