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經典史話(48):侯門三代四進士

商丘經典史話(48):侯門三代四進士

侯門三代四進士

祖父侯執蒲,字以廉,號碧唐,生於明隆慶三年(1569),3歲喪母,8歲喪父,由伯父侯瑀收養。侯瑀言傳身教,告誡侯執蒲說:“家以勤興,名以儉立。”侯執蒲受伯父影響和嚴格管教,自幼勤學苦練,不恥下問,苦讀四書五經,知識淵博。

萬曆年間,侯執蒲同諸位堂兄弟一同參加鄉試,結果幾位堂兄弟先後落榜,連個舉人也沒有考中,而他一路鄉試、會試、殿試考來,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金榜題名,喜中進士,時年29歲,入仕為官,最高官拜太常寺卿。

侯執蒲一生有五個兒子。長子侯恂,字若谷,號六真,生於萬曆十八年(1590);次子侯恪,字若木,號木庵,生於萬曆二十年(1592);三子、四子、五子分別為侯忭、侯恕、侯慮。兄弟五人自幼受侯執蒲影響,勤於學習,樂於苦讀,年齡雖有大有小,但常常對燈夜讀,結伴而眠,歲歲年年以雞鳴為號,不知疲倦,苦讀不止。

侯恂、侯恪年齡相近,多年一路結伴而考,先後考中秀才、舉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兄弟倆又一同走進京都參加殿試,結果雙雙金榜題名,同中進士。時年,侯恂24歲,侯恪22歲。皇榜一出,侯家一門三進士,一時轟動京都,被各地傳為佳話。侯忭、侯恕、侯慮長大後,也曾多次參加鄉試,但結果都是名落孫山,與皇榜無緣。哥仨不解,心思同為一父之子,同是晝夜苦讀,兩位兄長為何連考連中,而我們則連考連敗?原因何在?事後,有一老者告訴他們,說是父母生育兒女如同猴兒下崽,後窩的總是沒有前窩的精,問題不是出在崽子身上,而是老猴漸漸衰老,種子質量下降了。哥仨聽後恍然大悟,從此再也不談走科舉入仕之路。

侯恂、侯恪入仕為官,前者官至戶部尚書,後者官至國子監祭酒。後因明末戰亂,朝代更迭,父子三人仕途坎坷,遭遇幾升幾降,死裡逃生,落葉歸根。

侯恂膝前五子,即侯方來、侯方夏、侯方域、侯方任、侯方策。清順治三年(1646),朝廷開科取士,侯方夏南京趕考,中進士。皇榜已出,侯門祖孫三代一脈相承,創下明清兩朝一門四進士,再次轟動朝野內外,傳為佳話。侯方夏步入仕途,初任陝西平涼知縣,後升任刑部湖廣司主事,歷員外郎中,奉差恤刑,勞卒於浙江。

至今,在商丘古城南,侯門四進士的墓地墓碑尚存,常有遊人慕名即興遊覽評說。

商丘經典史話(48):侯門三代四進士
商丘經典史話(48):侯門三代四進士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