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李白、蘇軾並稱「仙才」,一首詩證明了他的實力

南朝謝靈運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詩文冠絕當世,但卻感嘆:“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這個讓謝靈運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曹子建就是三國時期曹操的第三子曹植。曹植是曹魏時期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生前曾被封為陳王,死後諡號為“思”,故又稱為陳思王。他的文采,不但傾倒了謝靈運,也為當時及後世眾多文人所折服。《詩品》的作者鍾嶸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曹植七步成詩,人所共知,但《七步詩》卻並不足以展露他的才華,他的代表作《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才是他實力的真正體現。今天我們來看他的《白馬篇》。

他與李白、蘇軾並稱“仙才”,一首詩證明了他的實力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jī),連翩(piān)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hù)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náo)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chī)。邊城多警急,虜騎(jì)數遷移。

羽檄(xí)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他與李白、蘇軾並稱“仙才”,一首詩證明了他的實力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大意是:駕馭著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遊俠騎士。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勳。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釐。飛騎射裂了箭靶“月支”,轉身又射碎箭靶“馬蹄”。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聽說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進犯內地。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遊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裡。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迴歸故里。

他與李白、蘇軾並稱“仙才”,一首詩證明了他的實力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這首詩又名“遊俠篇”,是曹植創作的樂府新題,屬《雜曲歌•齊瑟行》,以開頭二字名篇。詩篇描寫和歌頌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強又富有愛國精神的青年英雄。(一說是指他的胞弟曹彰,另一說是指漢時驃騎將軍霍去病。)藉以抒發詩人的報國之志。本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

全詩共28句,可以分為四層來理解。開篇兩句是第一層。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絃。"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白色的戰馬,飾著金黃的籠頭,直向西北飛馳而去。首句不寫人而人卻在其中。這裡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馬指代人,以馬的雄駿烘托人的英武。白馬,在古人眼裡,除具有能戰善戰,堪負重任的品格外,還象徵著堅定、忠誠、奉獻、犧牲。詩人以白馬來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連翩西北馳",顯示了軍情的緊急,創造出濃郁的戰爭氣氛。

他與李白、蘇軾並稱“仙才”,一首詩證明了他的實力

控弦破左地,右發摧月支

"借問誰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層,詩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歷,說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英雄形象。詩的開頭即寫軍情緊急,可是接下來卻以"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的問答宕開,緩筆插入對這位白馬英雄的描述,造成詩篇節奏上的一張一弛。幽並,指幽州和幷州,是燕、趙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詩中寫這位白馬英雄是"幽並遊俠兒",以見其根基不淺。後人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詩句。這位"少小去鄉邑"的白馬英雄卻能久經征戰而揚名邊塞。何以如此?接著詩人便以飽蘸熱忱的筆觸用八句詩來描述英雄的精絕武藝:

他與李白、蘇軾並稱“仙才”,一首詩證明了他的實力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宿昔秉良弓",是說他早早晚晚弓箭不離手;"楛矢何參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絡繹不絕,紛紛疾馳。這兩句是寫他長期堅持不懈地苦練騎射技術的情景,說明他精深的武藝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邊接著即寫他過硬的騎射技術:“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控弦,指開弓。的,箭靶。摧,毀壞。月支,箭靶的名稱。飛猱,飛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種,行動輕捷,攀緣樹木,上下如飛。散,射碎。馬蹄,箭靶的名稱。勇剽,勇敢剽悍。螭,傳說中形狀如龍的黃色猛獸。左右開弓,仰射俯射,或動或靜,箭無虛發。敏捷勝過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龍。詩人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鋪陳描寫的手法,生動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這位英雄的不凡的來歷和出眾的本領。這就不僅回答了這位白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揚聲沙漠垂",而且為下邊寫他英雄事蹟作了堅實的鋪墊。

他與李白、蘇軾並稱“仙才”,一首詩證明了他的實力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邊城多警急"以下6句,是第三層。這一層遙接篇首,具體說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概。從結構上講,這裡是緊承開頭"連翩西北馳"的,這既是"西北馳"的原因,也是"西北馳"的繼續。從內容上講,這是把人物放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來塑造。"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虜騎,指匈奴、鮮卑的騎兵。羽檄,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厲馬,揚鞭策馬。邊塞城邑多次報警告急,敵軍騎兵頻繁犯邊。插著羽毛的緊急文告從北方傳來,白馬英雄立即催馬登上防禦工事。只用了四句二十字,便寫出了英雄急國家所急的俠肝義膽。在邊塞緊急的關頭,國家一聲令下,他毫不猶豫,立即奔赴前線。"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兩句,是正面描寫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現了他壓倒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從結構上講,這兩句是承前啟後的過渡句,既是前段描寫的自然歸結,又是誘發下文議論的引言。

他與李白、蘇軾並稱“仙才”,一首詩證明了他的實力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最後一層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意思是說,投身於刀鋒劍刃的戰場,豈能不置生死於度外?哪裡還顧得上父母妻兒之情?既然編入壯士的名冊,參加到軍隊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麼私念,就要隨時準備為國捐軀,視死如歸!這既是詩篇中主人翁的獨白,又是詩人對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禮讚。就一般敘事詩來說,把詩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蹟表達清楚也就夠了,用不著再加議論。就本詩而言,這段議論是必不可少的。誦讀全詩,我們不難感受到,在層層的鋪陳描述中,詩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後已是洶湧澎湃,"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不得不一吐為快。這是詩人心聲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們讀來不只沒有空泛之感,反覺句句真切,震撼心靈。

清人方東樹評論這首詩說:"此詩奇警",又說此篇"實出屈子《九歌•國殤》"。如此評價實不為過。所謂"實出屈子《九歌•國殤》",是指篇末所頌揚的英雄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與屈原《國殤》篇末所歌頌的衛國英雄的"子魂魄兮為鬼雄"的愛國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對愛國英雄的慷慨禮讚。

他與李白、蘇軾並稱“仙才”,一首詩證明了他的實力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首詩以曲折動人的情節描寫邊塞遊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遊俠少年形象,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詩人創造出"白馬英雄"也成為文學作品中不朽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