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科科技敗局:實控人套現12億跑路 倡議730名員工增持公司承諾兜底

榮科科技(300290.SZ)的實控人付豔傑、崔萬濤倡議兜底員工增持的把戲備受質疑。

9月13日,榮科科技的兩名實控人向公司730名員工發出倡議,呼籲全體員工增持自家公司股票,並做出虧損兜底承諾。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實控人倡議的背景是二人所質押的股票觸及平倉線。截至目前,在補充質押後,二人股權質押比達91.21%。而近三年來,公司股票累計最大跌幅達81.44%。

讓人無語的是,實控人倡議員工增持自家公司股票救急,而自己在先前減持套現逾2億元基礎上,正在協議轉讓股權,擬套現10億元離場,讓出控股股東、實控人之位。

2012年上市以來,榮科科技的經營狀況是每況愈下。上市之初,淨利潤0.50億元,去年僅有0.19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劇降六成,淨利潤只有638.81萬元。而這一業績是在系列併購重組之後取得的。

公司公告顯示,近年來,公司相繼收購了米健信息、神州視翰,深度轉型至智慧醫療、健康大數據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公司在重組關鍵期,實控人籌劃協議出讓控股權,以致重組流產。

昨日,針對上述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多次致電榮科科技,均無人接聽。

九成股權觸及平倉線喊員工救急

倡議兜底承諾的戲碼再次在A股市場上演,這一次,導演是榮科科技實控人付豔傑、崔萬濤。

根據榮科科技公告,9月13日晚,兩位實控人向公司全體員工喊話,稱其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及對公司股票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同,為維護市場穩定,增強投資者信心,特倡議員工增持自家公司股票,凡在今年9月14日至28日期間淨買入本公司股票,淨買入不低於1000股,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並在此期間在公司及全資子公司連續履職的員工,若產生虧損,由實控人補償,若產生收益,歸員工個人所有,補償上限為每名員工50萬股。為了增強員工信心,公告還詳細列舉了補償方式、資金來源、補償可行性等。

不可否認,剛剛完成補充質押就喊員工增持,目前的股價已在平倉線附近,實控人倡議全體員工增持的行為毋寧說是維護市場穩定,更可以解讀為替實控人解圍,避免爆倉風險。

半年報顯示,截至目前,付豔傑、崔萬濤各持有公司24.58%股權,合計持有49.15%股權。今年9月3日,二人分別對此前質押的股權進行了補充質押,至此,二人合計累計質押44.83%股權,股權質押比為91.21%。

顯然,在補充質押前,二人所質押的股權已經觸及平倉線。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兩名實控人股權質押十分頻繁,且長期高比例質押,最早質押始於2015年12月1日,當日,榮科科技收盤價為19.48元,而在實控人倡議增持前,股價為5.99元,跌幅為69.25%。

2015年以來,公司股價整體在向下滑行,以復權價計算,近三年,股價最高跌幅已超80%。高比例質押的情況下,股價大幅下跌,面臨的風險顯而易見。

實控人喊話增持後,略有反彈,已從6.07元漲至6.26元,漲幅為3.13%。

據長江商報記者梳理,近年來,因股價跌幅較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董事長倡議員工增持並兜底的較為頻繁,截至目前,大部分響應增持的員工陷入虧損。

淨利降六成 實控人套現12億開溜

喊話全體員工增持的實控人自己卻早已籌劃拿錢開溜。

2012年,公司成功闖關IPO在創業板掛牌,當年淨利潤為0.50億元。2013年、2014年分別為0.53億元、0.57億元。從2015年開始,盈利能力開始持續大幅下滑。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0.51億元、0.32億元、0.19億元、0.0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08%、36.02%、41.91%、60.64%,下滑的幅度呈現擴大之勢。

經營業績不理想,股東紛紛減持套現。2013年8月,股東平安財智減持485萬股,佔比3.57%,退出持股5%以上重要股東之位。當年11月,重要股東正達聯合減持278.6萬股,持股比也降至4.98%,不再是重要股東。

2016年初,公司實控人也加入減持套現行列。當年1月18日,付豔傑、崔萬濤分別減持800萬股,減持均價13.68元,合計套現2.19億元。

2018年5月25日,在榮科科技的重大資產重組事宜推進之際,兩名實控人拋出了大手筆: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出讓股權,退出控股股東、實控人之位。

根據公告,崔萬濤轉讓20.833%股權、付豔傑轉讓6.317%股權,合計為27.15%,交易作價10億元。轉讓完成後,二人合計持股比降至22%。

此次轉讓價格為10.88元/股,較重組前6.74元的股價溢價逾六成。為保證公司控制權穩定性,崔萬濤、付豔傑還擬在股權轉讓過戶完成後解除一致行動關係。此外,在回答交易所問詢時,崔萬濤、付豔傑已與上海南灣就董事會人員及席位達成共識,9個董事席位,上海南灣推薦5個,超過半數。

此次交易的受讓方為上海南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南灣),於今年3月26日成立,尚未實際開展業務,似乎是專門為受讓這筆股權而設立。

綜上所述,交易完成,崔萬濤、付豔傑將套現12.19億元,順利從榮科科技脫身。只是,如果股價繼續大幅大跌,尚未完成的交易或將充滿變數,比較交易價格已經存在超過六成的溢價。而這,或許也是實控人倡議全體員工增持的原因之一。

連購三家公司轉型未見成效

經營業績不佳,榮科科技不遺餘力謀轉型以提振盈利能力,不過,截至目前,轉型效果不明顯。

榮科科技前身是瀋陽榮科科技工程公司,由崔萬濤、付豔傑共同出資組建,2010年改製為股份公司,2012年2月16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次年,榮科科技就開始實施產業轉型。

2013年9月6日,榮科科技使用自有資金255萬美元收購享雲科技51%股權,開拓以雲計算、雲安全、雲存儲等為主的智慧計算業務領域。

2015年9月23日,公司以自有資金1.28億元受讓米健信息51%股權,一年後的2016年12月8日,又使用銀行貸款及自有資金2.02億元收購了剩下的49%股權,實現了對米健信息的全資控股。通過整合優質資源,夯實公司在臨床應用細分領域的領先優勢。

2016年,榮科科技牽頭承擔了關於健康大數據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探索健康服務領域新型商業模式。

2017年,公司收購北京神州視翰100%股權,交易價格為2.8億元,延伸醫療信息化產業鏈。

頻頻實施併購等資本運作,榮科科技旗下擁有米健信息、神州視翰、麥健醫療、今創科技、賽邁特銳、冠新軟件等成員企業,智慧醫療、健康大數據服務等領域佈局基本完成,成為國內醫療信息化產品門類最為齊全的供應商。

不過,雖然框架搭建起來了,但公司的盈利能力較低。從收購的情況看,標的業績不達標成為常態。

2013年收購的享雲科技,收購之前就是一家虧損公司,但給出了2014年至2016年利潤總額不低於65萬美元、110萬美元、170 萬美元的業績承諾。結果是,仍舊連年虧損,業績完成率為—29.60%。

此外,2015年,公司曾定增募資3.9億元,其中2.42億元用於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0.5億元投入的基於大數據應用的醫療衛生服務雲平臺建設項目,2017年虧損9.89萬元。

荣科科技败局:实控人套现12亿跑路 倡议730名员工增持公司承诺兜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