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垄断涨价局面如何破?老百姓还能吃得起什么药?

原料药垄断涨价局面如何破?老百姓还能吃得起什么药?

这两天原料药暴涨的文章《扑尔敏一个月从400元涨到23300,谁干的?》一经发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辽宁省一则“预警通告”,再度将原料药价格暴涨现象推到了公共舆论场中。医药价格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原料药价格动辄几十倍的涨幅,是否很快会波及到终端制剂?

“蒜你狠,姜你军”之后,难道轮到“药你命”了吗?

厂家公开报价能消除疑虑吗?

昨天,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原料药主要生产商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河南九势制药”)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将以800元/kg的价格向市场供应扑尔敏。河南九势制药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因大气治理、采暖供应等原因,部分工业企业实行错峰生产。受此影响,河南九势制药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停产。因设备检修和GMP认证前期改造,企业于今年7月再次停产,预计今年9月底前恢复正常生产。他说,“扑尔敏可以充分供应,价格也将保持平稳,到目前为止公司也从未卖出超过800元(每公斤)的情况”。

然而即使是800元的价格也是爆料中的原价400元的2倍!

实际上,这一轮原料药的涨价不仅仅限于扑尔敏。爆料中还指出,苯酚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涨99倍。公开资料显示,冰片价格从原来的6-7万/吨上涨至24~25万/吨,涨了3倍;家庭常用的樟脑,价格也从8~9万/吨上涨至30万/吨,涨了3倍;维生素B6价格从150元/kg上涨到980元/kg,涨了5倍;葡甲铵价格由210元/kg上涨到8000元/kg,涨了37倍……原料药价格翻倍涨让药企“叫苦不迭”。

原料药市场为何频频出现垄断怪象?

原料药垄断涨价局面如何破?老百姓还能吃得起什么药?

化学原料药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化学原料药(含重要中间体)处于医药产业链的上游,是保障下游制剂生产、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基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之一,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化学原料药是典型的高污染产业,中小企业、落后生产线,生产一吨化学原料药必然会带来较高的污染,是环保整治的重点领域。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虽然在生产过程中同样会带来高污染的副产品。但由于他们有能力支付高昂的治污成本,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力度最小。因此,随着治污力度的提升,中小企业、落后生产线逐渐退出市场,供给端有所萎缩。

据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副局长李青曾介绍,我国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可以生产。而考虑到污染压力大、盈利空间小,真正生产的药厂数量可能更少。从近年公布的原料药垄断案来看,被垄断原料药的获批生产厂家多为个位数,实际投产的往往仅有2~3家

还有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目前国内医药市场中原料药垄断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而且愈演愈烈,现在已经发展到生产厂家对于价格根本没有话语权,议价报价都是垄断商给予指导价。

原料药疯狂垄断,发改委频频出手!

面对原料药垄断导致的价格疯涨,近年来,发改委也频发出手整治。

2011年山东顺通公司等两家公司拒绝销售复方利血平原料药案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公告,复方利血平是高血压患者依赖的降压药,但当时我国仅有两家企业正常生产复方利血平的主要原料药盐酸异丙嗪。2011年6月9日,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顺通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华新公司”)分别与两家原料药企业签订《产品代理销售协议书》,约定由两公司分别独家代理两家原料药企业生产的盐酸异丙嗪在国内的销售,未经过山东顺通公司、潍坊华新公司授权,这两家企业不得向第三方发货。[4]而根据报道,山东顺通公司和潍坊华新公司为交叉持股关系,二者相互之间的控制较紧密,因此可被视为一个经营者。[5]两公司取得独家代理协议后,立刻将盐酸异丙嗪销售价格由每公斤不足200元提高到300-1350元不等。

2017年武汉新兴精英医药公司销售水杨酸甲酯附加不合理条件案

根据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鄂工商处字〔2017〕20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我国实际生产制作风油精必备的原料药水杨酸甲酯的企业仅有两家。2015年,武汉新兴精英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英医药”)分别与该两家企业签订协议,取得水杨酸甲酯的独家代理权,并且在未取得同意的情况下,该两家企业不得直接将水杨酸甲酯销售给任何客户。取得独家代理权后,精英医药向多家下游成品药生产商销售药用水杨酸甲酯时,固定转售的价格与配额,并通过回购的方式购买了部分成品药。同时,精英医药向下游成品药生产商供货时限定诸多条件,否则拒绝供货。上述行为最终导致相关成品药价格上涨

2017年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对浙江新赛科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赛科公司”)与天津汉德威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德威公司”)滥用异烟肼原料药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价格垄断的行为,处以总计44.39万元罚款。

类似的案例举不胜举,其实国家发改委对短缺药、原料药价格垄断案件的查处已覆盖山东、重庆、湖北等十多个省市,涉案原料药包括别嘌醇、异烟肼等多个品种,

经济制裁总额约1613万元

不过,从金额上看,力度恐怕还远远不够!违法成本一旦远远低于收益,犯罪就很难有效被控制,原料药垄断就是如此。

行业还流传另一个故事:某药企垄断原料药,被地方发改委罚了800万,立马就交了。当然交的利索,人家挣了2个亿!

原料药垄断涨价局面如何破?老百姓还能吃得起什么药?

恶意垄断涨价如何破局?

药品不像普通的商品,消费者可以选择用脚来投票,“涨价”或“停产”的恶果最终会传递到消费者的身上,由我们每一个人来承担。十倍、百倍涨价的原料药,无论何种原因都不能姑息!

面对恶性垄断行为,执法部门应当厘清线索找出原料药疯狂涨价背后的操纵者,依法查处,并施以适当重罚,不能任由其坐地起价,损害生产链下游药企和用药者的权益。

而从长远看,还要强化监督管理规制。去年12月初,《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将推行原料药、药用辅料关联审批,今后原料药不再单独发批准文号。期待其早日出台落地,真正发挥作用,缓解目前原料药垄断涨价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