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沒有把皇位傳於太平公主或武家,是做了怎麼樣的考慮?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在晚年把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歸還李家,是做了怎麼樣的考慮?

人都有老的的時候,皇帝也不例外。隨著年齡的增大,晚年的武則天不可避免要面對挑選繼承人的問題。

武則天沒有把皇位傳於太平公主或武家,是做了怎麼樣的考慮?

我們都知道武則天被很多人奉為女權主義的代表之一,而太平公主在被認為是最像武則天的一位後代,在歷史上的公主裡也算出類拔萃的了(從後來太平公主與侄兒李隆基對抗也可以看出來太平公主是把自己當做帝位候選人甚至繼承人的)。好不容易在男權社會實現的女權,是否有考慮過讓太平公主繼承呢?

武則天沒有把皇位傳於太平公主或武家,是做了怎麼樣的考慮?

實際上只有在多個偶然因素的作用下,武則天才能成為空前絕後女皇帝。這樣的史無前例無法複製。聰明的武則天,必定也是料到了這一點。

首先當時還是男權社會,強悍的武則天為了穩定皇全可謂用盡了謀略,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倘若讓太平公主繼位,面對的反抗要更加強烈,當時社會為了避免再次出現“牝雞司晨”的現象,斷然不會再接受一個女皇帝。何況在政治境界、手段、威望、資歷、條件等方面,太平公主都無法跟母親比肩。所以就算武則天傳位給太平公主,也無法坐穩寶座(之後唐中宗的妻子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的例子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武則天沒有把皇位傳於太平公主或武家,是做了怎麼樣的考慮?

其次就是帝位繼承的問題。如果武則天傳位給太平公主,之後的皇帝就都姓武了,可奈何武氏子侄不堪大用,就算傳位也守不住江山。把李唐江山拱手讓給他人,這個選擇讓武則天難以接受,不光死後難以面見李唐歷代皇帝,就連天下百姓也不會答應,強行傳位給太平或武氏,結局可能都會給他們招致禍患。因此武則天即使把江山傳位於侄子,也不能傳位於女兒,所以一開始就沒想要把太平公主當繼承人。

接下來的難題就是:“皇位到底是傳給李氏還是武氏?”

武則天沒有把皇位傳於太平公主或武家,是做了怎麼樣的考慮?

武承嗣、武三思為謀求為太子,幾次差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使得武則天猶豫未決。

狄仁傑對武則天說:“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為武則天之侄,李顯、李旦則為武則天之子),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

自此後,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並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在大臣的請求下立李顯為儲君。

武則天沒有把皇位傳於太平公主或武家,是做了怎麼樣的考慮?

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而在後來一次徵兵中,“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此事更加說明李唐才是眾望所歸。

同時,武則天也意識到如果傳位於武氏,武氏為了名正言順到時候會大肆殘害李唐子孫。但如果是李氏兒孫繼位大統,本來就名正言順,為了顯示皇帝寬仁,還會留太平和武氏性命。

所以出於保護子孫的想法,武則天既無法立太平公主,也不能立武氏。

武則天沒有把皇位傳於太平公主或武家,是做了怎麼樣的考慮?

武則天與“正統”的男權社會的抗爭了一輩子,年邁後越發的意識到自己終究無法抗衡整個時代。

一方面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也是臨了了向時代服軟,為自己一生做出個總結,給天下人一個交代,給自己的時代畫一個相對圓滿的句號。

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子孫後代,不得不犧牲自己多年來的心血向男權社會低頭。因此在經過多方權衡之後,她也做出了明智的選擇,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同時保護了李家、武家和太平公主。這一決定使得唐朝得以再延續二百餘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