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视角:西北无小事

Kopu导读:凭借抖音爆火的西安从不为人知的古城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城市,加之西安今年在产业、人才、政策上的改革大动作,沉寂的西安独挡一面,率先出线。但西安的爆红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作为西北五省中的第一大城,西安又如何带动整个大西北地区的繁荣与崛起,沉寂的大西北,前路又在何方?

不得不说,西北确实是暗淡的。

我们常说的西北主要是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这五省,面积共计30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8%,除却经济总量成绩不喜人之外,人口却也只有全国的7%。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下面的数据是并没有以优势卓越的华北、华南、华东来做对比,仅仅以2017年西北、西南、华中、东北这四大区域作对比。

Kopu城市视角:西北无小事

显而易见,西北整体的经济体量,可以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域。Kopu君之前写过省份的脊梁城市作用不可或缺,那么西安便是这五省唯一稍稍有起色的城市,尽管这在华东华南地区来看,也仅仅是杯水车薪。也正是因为在五省之中缺少像样的对手,省会城市的表现平庸,也就不足为奇了。

Kopu解读:抱团取暖,一荣俱荣

从地理、气候等因素分析,西北的先天水平可以说并不高。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也是较为基础的劣势,这也直接导致城市的发展成本很高,再者一点,从内部来说,不便的交通也导致西北城市之间的联系难成规模,无法有效连接;从外部来说,在市场大经济环境下,阻塞的交通也迫使外部资源很难进来。而这些恰恰是一个区域发展是否活跃最直观最基础的指标了。

放眼西南地区,成都、重庆强强联手,共同捍卫西南经济发展壁垒,融合又包容,形成具有重庆成都特色的重工制造业和文娱科技产业;华东地区的长三角地区互相取暖,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优势产业链;东北地区则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积极探寻改革之道。

暂且不提西北的大开发战略,就说这中部崛起战略,官方、民间正式或非正式的涉及旅游、交通、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框架不胜枚举;就连西南的川渝、渝贵都有合作的大动作。此时再看西部大开发,更多的停留在口号或浅显层面,成熟的内部协作机制,也没个完全的影。

Kopu城市视角:西北无小事

与寂寥的西北比起来,早已过了单打独斗成气候的红利期,唯今之道,只有联合起来,形成区域产业集聚,吸引投资。所以,对于西北来说,如今最好的出路是打通区域内的交通和行政阻碍,实现抱团取暖,共同扩大西北的规模优势,这不是仅靠一个西安的崛起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借着西安这股东风,曝光西北其他城市,群龙有首,才有机会有能力去推动区域的链接,也能够给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带来危机感,形成示范作用,才能一荣俱荣。

Kopu解读:政策红利,机遇变现

除了抱团协作之外,"一带一路"的政策机遇也是很好的一次变现机会。

"一带一路"计划中的18个省市中,西北五省全部入列。这对于抱团取暖来说,无疑雪中送炭,从外部政策上给予政策平台基础。这五省如何发挥政策优势,变现机遇,成就西北,才是重中之重。

且来说说这五省在一带一路的经济作用。新疆,是距离沿海市场最远,但与国际市场较近之地,西北要想走出去,新疆则是必经之地,承担着对外展示的窗口作用。宁夏则依靠人文和开放经济,加快兰州的开放,更快承担脊梁城市的责任;甘肃则依靠自身文化和旅游特色,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建设;青海和陕西自贸区则大力开展经济开放,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和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Kopu城市视角:西北无小事

如果说抱团发展是西北振兴的精神内核的话,那么一带一路就是实实在在具化内核的有力翅膀。无论是西安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还是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这些都应纳入西北整体的框架中去设想。至少初期,可推动重点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共建开放市场,在产业分工、发展旅游方面加强合作。

西安的率先突围,正是撬动整个西北振兴的支点。而撬动经济的大旗始终都在西北五省城市手里,唯有坚定西安的龙头方向,深挖区域潜能,才能最好西北大发展这篇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