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究竟是什麼東東?這可能是最通俗的解釋了,兩分鐘讀懂

要說近三年互聯網什麼最火,區塊鏈肯定榜上有名。區塊鏈這個名詞已經不算新鮮,這幾年人人都在談,但很多人還不清楚區塊鏈到底是什麼意思。筆者試圖以粗淺的例子解釋區塊鏈,讓小白有個大致的瞭解,以後能在親朋好友面前裝一裝內行。以下例子共九百多字,預計閱讀時間2~3分鐘。

區塊鏈究竟是什麼東東?這可能是最通俗的解釋了,兩分鐘讀懂

村民借錢問題

讓我們假設村民老王和小李兩個人。老王從小李那裡借了一些錢,小李把它寫在一張由雙方共同簽名的借條。幾天後,老王否認存在借錢這一回事,並聲稱小李偽造了這張紙。小李百口莫辯,因為他發現很難證明老王實際上欠他錢。

在此示例中,老王和小李是兩個節點

現在假設相同的情景,村裡有很多對人互相交易。每一對的唯一證據就是借條。如果有一方賴掉,就很難辦。看到這個場景,村長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他建議為整個村使用一個共同的筆記本,把交易都記在上面。由於村長德高望重,村民一致決定由村長保管這個重要的交易本。每次交易時,村民都到村長家,讓村長見證並記錄,每一次交易都寫入筆記本,然後安全地保存。那個筆記本可以稱為數據庫

由於這個筆記本至關重要,村長把鎖在保險櫃裡。但是,這裡總存在一些問題。有時候,村長會不小心把墨水灑在紙上,使部分交易記錄難以辨認,這叫

單點故障。小偷知道村長家的保險櫃有一本重要的筆記本,費盡心思去偷,這叫黑客入侵

直到有一天,村長的兒子欠了別人很多錢,於是村長偷偷地刪除兒子的欠款條目。這樣,村長的兒子就“不欠錢”了。

當村民知道這件事後,他們開始質疑村長的公平權威性。於是有個人提出新的主意:

廢除村長的權力,這叫去中心化。讓所有村民各自保留一個筆記本,交易記錄複製並分散開了,這叫分佈式數據庫。因此,如果村裡有n個人,則有n個筆記本,也就是n個節點。每次在任何兩個人之間進行交易時,村裡的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並在各自的筆記本中記錄。並且沒有一個人能一手遮天。這叫 權力下放

他們還決定永遠不會從筆記本中刪除已提及的交易,這是不可逆轉性。例如,老王之前借了小李一筆錢,但轉眼間他又想退還這筆錢,那麼交易本不會刪除之前的借錢記錄,而是新寫入一個還錢記錄,這樣就有兩條記錄。

接下來讓我們嘗試攻破這一規則。假如我們賄賂老王,讓他更改他的筆記本的記錄?不可行,因為下次村民集會時,發現老王的筆記本寫的東西和其他所有人不一樣,因此村民注意到老王可能正在進行不可描述的交易,決定廢除老王的交易記錄,並把老王踢出組織。

如果嘗試賄賂所有村民呢?代價太大了。

這個模式的特點在於,貪婪的人需要付出很多代價去攻擊規則。他會發現遵守規則更有利可圖。

村裡一個聰明的孩子建議,將每一筆交易數據稱為“塊”,並按時間順序串成“鏈”,即稱為區塊鏈。

區塊鏈究竟是什麼東東?這可能是最通俗的解釋了,兩分鐘讀懂

去中心化的好處

現實中,我們可以把銀行理解為例子中村長的角色。我們認為,銀行的權威性要高得多,也更安全。不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很多人改變了這種看法,包括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在傳統交易中,銀行等金融機構是交易中心,這是中心化。區塊鏈實現了去中心化,即沒有一個權威中介。沒有中介有什麼好處呢?首先,沒有中介可以使交易更頻繁,因為中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處理和監管交易。其次,不用額外付中介費。當你在支付寶或微信轉賬鉅款時,往往會被收手續費。還有安全,中介相當於靶子,每秒鐘銀行和支付系統都在承受不計其數的攻擊。

幣圈動盪,區塊鏈路在何方

區塊鏈究竟是什麼東東?這可能是最通俗的解釋了,兩分鐘讀懂

區塊鏈目前最突出的應用就是虛擬貨幣了。隨著虛擬貨幣的泡沫破裂,區塊鏈開始關注更實在的應用。然而區塊鏈技術還不成熟,尚需發展。2018年8月10日,深圳開出了首張區塊鏈發票。小小的發票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更高大上的應用呢?這正是很多區塊鏈公司致力研究的問題。

各位看客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