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从一粒粮食到一滴酒,这一神奇转化,酒药起到关键的作用,酒药就是酒的灵魂。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盘州一位83岁的老奶奶,50多年来,根据祖传民间配方和制作工艺,采摘上山的草药,自制成百草酒药,酿制小锅酒,自产自销,现在,她又将从祖辈学来的这一技艺传给女儿,只为酿出一杯好酒。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这位老人名叫唐代芬,今年已经83岁高龄,家住淤泥乡嘿白村,她的女儿今年已63岁。别看老人身材瘦小,年事已高,但她仍然手脚麻利,思维敏捷,翻山越岭轻松自如。她制作酒药的这些草药每年只能挖两季,就是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每当这时,唐代芬老人便带领女儿何竹英在这深山草丛里采挖草药,自制酒药酿酒。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这些可以制作酒药的草药,主要的有十多种,可以选配的有上百种,所以老人自制的酒药也叫百草酒药!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酒药的发明,是中国人赐予世人的一份珍贵礼物。酒药俗称白药,又称小曲、米曲、酒饼,是中国独特优异的糖化发酵剂,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捕捉和驯养微生物最古老而有效的方法。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早在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文学家、植物学家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首次详细介绍酒药制作方法。1700多年过去了,今天很多地方酒酿制工艺中仍然采用了用米粉混入草药自然培养酒曲的方法,这种传承千年的工艺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但在我们盘州,会这种技艺的人已经不多。唐代芬老人还是跟她的婆婆学来的,她说:“一九五九年就做起的了,那个时候我老婆婆煮酒卖。我妈也煮酒卖。我们就跟着学,周围的民族也跟着学,就这么学会了。”

唐代芬的女儿 何竹英 说:“我奶奶在的时候就跟我妈说,这不能失传。要传承下去。”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这百草酒药的制作过程很费心,工艺流程细致复杂。草本酒曲制作传人 唐代芬告诉我们,上山找来草药后,先晒再切,打出来以后和稻糠,麦麸,糯米一起做,再用上百种草药熬煮出来的水进行揉捏,通过反复酿晒发酵,才能制作出酒药。

酒药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酒质的优劣。老人告诉记者,因为这些山上的草药越来越少,她们每年春秋两季挖来的草药,最多的时候能制出酒药四五百斤,每斤售价50元,很多时候是她留着自己酿酒。用一般市场上的酒药酿酒,每100斤玉米可以酿出白酒五六十斤左右,而用这种百草酒药酿酒,每100斤玉米只能酿出白酒20-30斤左右,产量很低。所以老人自酿的小锅酒,每斤售价都在30元以上,香醇味美,喝了口不干,醉了头不疼。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老人有8个孩子,多年来都靠卖酒药和小锅酒补贴家用,现在,许多酿酒的人都慕名来买老人的酒药。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83岁老人带着63岁女儿翻山越岭找草药,只为酿一杯好酒

而家住保基乡厨子寨刘松文就是其中之一,经人介绍后,他找到老人唐代芬,准备合作建酒坊,利用传统酿制手法来酿小锅酒。刘松文 说:“原来我烤酒是用化学酒药,一酿就是十多年,但随着市场不好就放弃了。如今,当我知道这位老人的这个草本的酒曲后,烤酒的想法又在我心中燃起,今年也和老人一样在家里酿制了一些,等酒坊建起来以后再增加酿酒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