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槽人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通讯员郑家云

9月17日,笔者来到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2组黑湾垭道地中药材苗圃基地采访,正遇上职业农民陈子云组织3名务工的贫困村民为白芨药苗除草。这位昔日的贫困户,如今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说起脱贫致富经历,陈子云说:“有各级领导关怀,有州中心医院驻村帮扶脱贫尖刀班的全力帮扶,我们长槽人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幸福。”

筑牢脱贫致富道路根基

椿木营乡长槽村由原来的巴山坪、长槽两个村合并而成,属椿木营乡政府所在地,辖10个村民小组643户1609人,其中160户43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016年初,恩施州中心医院驻村帮扶时,该村邓家堡、小河路、黄柏营等自然村落道路不通,饮水困难,集体经济弱,群众脱贫致富门路少,特别是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严重制约全村发展。州中心医院院长、长槽村脱贫尖刀班班长李拓高度重视整村脱贫帮扶工作,谋划部署长槽村驻村帮扶并带头落实结对帮扶。

“如果村级班子根基不稳,战斗力不强,要想全村群众脱贫致富,那只是纸上谈兵。”驻村脱贫尖刀班始终注重抓党建促进脱贫攻坚。以开展“两学一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跟党走”教育活动为契机,提升村支“两委”班子的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着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为培养党员,先后将村民冯艳、余康等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将25岁的退伍军人王涛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为更好地引导群众,村脱贫尖刀班多次召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和“我脱贫我光荣”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10多次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组织联组包户干部经常入户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坚定全村贫困群众在村党支部、村脱贫尖刀班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带领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增收,让百姓过上幸福好日子,是州中心医院驻村脱贫尖刀班的承诺。

两年多来,州中心医院驻村脱贫尖刀班为村里所办的实事,村民们都没有忘记。长槽村在2016年以前,村里有5个村民小组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就是走在简易的联组道路上,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什么农产品拿出去变卖,都是靠肩挑背驮。要想富、先修路,驻村尖刀班多次现场勘查线路,拟定道路修建谋划。到今年8月底,全面完成了24公里的村组连户道路拓宽,砂石平整工程,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此外,由于长槽村地处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水源不足,每到枯水季节,村民生活和生产用水极其困难。尖刀班驻村以来,先后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实施集中供水2处,分散供水23处饮水工程。目前,自来水已经引致9个村民小组639户村民家中。汪家堡8户村民的供水新修水池工程正在施工,村民们将彻底告别挑水桶的历史,足不出户就可以用上自来水。“以前饮水都特别困难,现在村脱贫尖刀班帮我们引来自来水,我们家已经安装了热水器,购置了洗衣机,现在的生活条件跟城里人一样了。”村民彭宗军说。

努力奔向小康目标

“立足实际,对接旅游,对接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不遗余力发展主导产业项目,为全村今后长久致富不返贫奠定坚实基础,使贫困群众真正得到益处,不断奔向小康生活。”州中心医院驻长槽村脱贫尖刀班第一书记杨毅介绍,积极帮助村里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和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种植和发展特色种养业,是巩固脱贫,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驻村帮扶的重中之重。

目前,长槽村已发展道路中药材300亩,无公害蔬菜3000亩,硒麦草种植基地105亩,道地中药材苗圃基地20亩,仅道地中药材苗圃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

同时,尖刀班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恩施州魅力硒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建硒麦草生态种植产业园,先后种植硒麦草100余亩,产业园按协议每年为村里上交8000元作村集体经济收入。杨毅告诉笔者:“这个项目可为全村每天提供50至80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每人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等基地逐步扩大后,还会加大投资,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包括观赏、餐饮、农事体验等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