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同城日報」台江縣南宮鎮交包村「後慶節」精彩紛呈

8月22日,臺江縣南宮鎮交包村迎來一年一度的傳統“後慶節”,來自天柱、凱里三棵樹和南宮周邊鄉鎮村寨的苗族民眾身著節日盛裝歡聚一堂,在優美的蘆笙樂聲中繞著村寨翩翩起舞。

“我們是臺江蘆笙協會,來交包這裡參加後慶節,我們很喜歡這種節日氛圍,我會吹蘆笙,已經吹了十多年了,哪裡有熱鬧就去哪裡比賽”。臺江蘆笙協會陸汪沙高興地說。

據悉,來參加“後慶節”的村寨共有26個蘆笙舞蹈隊,不同的苗族支系著裝,展現的是苗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黔東南同城日報」臺江縣南宮鎮交包村“後慶節”精彩紛呈

縣藝術團的張建琪告訴記者:我覺得來到南宮交包村參加這次“後慶節”,覺得這邊的風俗特別濃,而且我作為一名南宮人我也再次感受到南宮鄉親們的熱情,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人來我們南宮做客。

近年來,鄉村旅遊作為一種新興業態,深受市民及廣大遊客喜愛,臺江縣結合新農村、魅力鄉村建設,立足自身優勢,將節日+旅遊作為主推脫貧攻堅的方式來抓,有力促進農民增收。

「黔東南同城日報」臺江縣南宮鎮交包村“後慶節”精彩紛呈

“我們舉辦“後慶節”的目的是讓外面的旅客瞭解我們山美水美的交包村。今天,我看見到這麼多人到交包村來過節,我對今後的鄉村旅遊發展很有信心。”交包村支書張躍榮堅定地說。

交包村地處雷山、榕江和臺江的交界,全村山清水秀、風光迷人。全寨300多戶人家,一千五百餘人。全村全部為苗族,世代繁衍生息,民族文化十分濃厚。

「黔東南同城日報」臺江縣南宮鎮交包村“後慶節”精彩紛呈

交包村“後慶節”是當地最為有名的傳統節日,交包村“後慶節”類似於“吃卯節”、“新米節”,於每年農曆七月的戍日過節。

據傳,很久很久以前該寨有楊家、李家兩個年輕貌美的姑娘遠嫁到很遠的外地,有一年她們兩個結伴回孃家過吃卯節。由於路程遙遠,交通不便,步行回家,一直走了七天七夜,回到家那天正好是農曆7月戍日,全寨十分高興,吹笙踩鼓隆重迎接兩個姑娘一行。交包村民苗話把“戍”日說成 “慶”,“後”的苗話是“吃、喝”的意思,“後慶”苗話本意為“過戍日”。從此,交包村就把過“吃卯節”,改為過“後慶節”了,一直沿襲到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