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典故大家知道嗎?一段東漢可歌可泣的戰爭史

在我國秦漢歷史中,匈奴一直是中原最大的威脅,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國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士兵鎮守邊關,不少士兵死於他們的手下。直到漢武帝的出現,打得匈奴有家不敢回,只能遠走歐洲,在這場雨匈奴殊死搏鬥的戰役中,我國湧出許多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將,其中最為出名的是霍去病這位少年將軍,其次就是衛青、李廣、陳湯這些名將。在他們的努力下,匈奴大傷元氣,大部分匈奴遠走歐洲,不過還是留下一部分熊女意圖東山再起。

“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典故大家知道嗎?一段東漢可歌可泣的戰爭史

在公元74年,匈奴再一次捲土重來,打敗了西域所有的少數民族,稱霸了西域,再一次向漢朝的邊關進發。此時已經是東漢時期,離漢武帝時期過去了長達一百多年。當時漢朝派出了軍隊,少年將軍之稱的耿恭也在此列,漢朝與匈奴再一次拉開了戰爭的序幕,不過同漢武帝時代一樣,漢朝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再一次打得匈奴比滾尿流。少年將軍之稱的耿恭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升遷為戊己校尉。奉命與幾百漢朝士兵鎮守金蒲城。

“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典故大家知道嗎?一段東漢可歌可泣的戰爭史

可是沒想到的是,匈奴不甘心就這樣打敗,再一次集結了數萬大軍前來攻打金蒲城,將城池圍住。耿恭看到這種情況後,沒有變得驚慌失措,而是沉著應戰。耿恭先是在初次交鋒中擊退了匈奴的進攻,後趁著夜色偷襲了匈奴大營,匈奴損失慘重。隨即耿恭帶著剩下的將士來到了易守難攻的疏勒城,在這裡與匈奴再一次展開了殊死搏鬥,匈奴人仗著人多,想要採用人海戰術把疏勒城給拿下。不過再一次被耿恭打退,匈奴再一次損失慘重。

“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典故大家知道嗎?一段東漢可歌可泣的戰爭史

幾個月後,匈奴還是沒有打下疏勒城,已經萌生退意,於是匈奴想到了一個辦法,招降,耿恭豈會中這種計,他直接把使者當著所有人的面給殺了。就在這時城中已經沒有了糧食,只能靠著吃草、樹皮度日。這個時候,耿恭的救援信已經到了皇帝的手中,當時有大臣認為已經沒有派出軍隊的必要,因為他們認為這幾百人救不下來了。此時大臣鮑昱站了出來,說道:在大漢將士面臨危難,如果見死不救,若是以後匈奴冒犯邊疆,該怎麼驅使那些寒了心的將士!此時的皇帝本身也才登基,只有18歲,也是一個熱血青年,當即就命令增援耿恭。

“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典故大家知道嗎?一段東漢可歌可泣的戰爭史

就這樣,一支7000人的隊伍出發了。而此時的疏勒城的處境變得更加的危險了,因為車師國造反了。他們幫助匈奴攻打耿恭。幸好援軍到來,在柳中城大敗匈奴與車師國的聯軍,只不過,因為天氣的原因,擋住了軍隊前進的路線。援軍就決定由一員將領打著2000人前往救援,其他人進行接應。耿恭還在與匈奴交戰,眼看著就要被攻破城池了,此時援軍趕到,擊退了匈奴,這個時候,城中只剩下了26人。之後他們且戰且退進入了玉門關,這場戰役才就此結束,只不過當時的數百人只剩下了13人。而且每個人都是衣衫襤褸,面容枯槁。

“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典故大家知道嗎?一段東漢可歌可泣的戰爭史

當時就算如此,他們保住了大漢軍隊的榮耀,是漢朝的英雄,當時玉門關的將士沒有不對他們敬佩的,每個人都在他們進城的時候向他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玉門關守將還特意向皇帝寫一封信,信中只有五個字,五個沉甸甸的字——不為大漢恥,這就是“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典故由來,一段可歌可泣的戰爭史,為大漢軍人贏來了無上的榮耀,他們的故事也流傳了千年,為世人所敬佩、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