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勿忘国耻,诗词许国

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不知影响了多少文人墨客,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告诫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中国是诗的大国,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或表现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如文天祥的《正气歌》;或表现誓死杀敌、为国建功的凌云壮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或表现结束战乱、迎接和平的强烈愿望,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表现身处困境,仍心系国家的赤子情怀,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这些诗思想高尚,情感纯真,艺术性强,文质兼美,成为古代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灿烂,而这些诗歌也激励着一代代文人志士,纵捐躯赴国,也九死无悔。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勿忘国耻,诗词许国

·《金错刀行》·

【宋代】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汉中)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宋史·陆游传》)视汉中为收复中原的重要根据地。这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从军生活,给陆游以深刻难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还留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回忆。过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陆游48岁,奉调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10月,他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勿忘国耻,诗词许国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勿忘国耻,诗词许国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勿忘国耻,诗词许国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勿忘国耻,诗词许国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我愿用挂在腰间的宝剑,径直去把楼兰国王杀死。这是借用了西汉傅子介的故事。楼兰,汉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罗布泊以西,在通向西域的通道上,汉武帝通西域,使者经此地至大宛等国,现尚存古城遗迹。由于楼兰王贪图财物,屡次杀害西汉往来的使者,西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傅子介受霍光派遣,计斩楼兰王,为国除害立功。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勿忘国耻,诗词许国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中“玉龙”指宝剑.“黄金台”典出《战国策》,是说燕昭王希望招贤纳士,筑台拜谋士郭隗为国师,引来各国人才的故事.台上并没有黄金,之所以叫黄金台,是因为郭隗用了一个以黄金买千里马骨头,引来千里马的故事打动了燕昭王.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说:君王筑高台拜将,把军队托付给我,我愿仗剑杀敌为国捐躯.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勿忘国耻,诗词许国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宋】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带湖,访问被弹劾罢官已闲居八年的辛弃疾。两位志同道合的挚友纵论抗战大事,意气相投,共住了十天,而后陈亮离去。次年(公元1189年)春,辛弃疾写了《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寄给陈亮,表达对战友的无限依恋和思念之情。很快接到陈亮的和词《贺新郎》〔老去凭谁说〕,共同的战斗友情,激发了作者的词兴,又写了这首《贺新郎》寄给陈亮。二人用同韵互相唱和,各得词二首,成为词史上的一段佳话。〜是辛弃疾和词结尾中的几句,表示作者敬重陈亮激昂慷慨的战斗精神和为祖国统一而战斗不息的钢铁意志,两个慷慨悲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志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勿忘国耻,诗词许国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