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慢城的概念及發展

說起慢村,可能很多人還不熟悉,那就從慢城說起。

慢城,是指具有獨特地方感,擁有美食、健康環境、可持續的經濟和悠閒舒適的社區生活為主要特徵的宜居城市。慢城源於意大利慢食文化。

1999年意大利小城布拉、格雷韋、奧維託、布拉波希塔諾的市長們以及慢食協會的代表聯合發起“國際慢城協會”,協會將慢食運動的原則運用到城市規劃及日常生活實踐中。該協會致力於解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其後越來越多的城市申請並被批准加入慢城協會。

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慢城倡導人們嘗試回到生活本身,相對城鎮化發展而言,就是期望擺脫一味追求速度與規模、粗淺空洞的城鎮化,鼓勵人們應該回到以往優雅、自在、多樣化、具有地域差異的生活狀態。尤其是面對鄉村被城市人的眼光來界定規劃的現狀,鄉村原本的生態肌理被破壞,本底性被摧毀。

在此背景下,慢城理念具有極大的借鑑意義:農民應迴歸農村悠然的生活狀態,淳樸、生態、自然、溫情應該是鄉村生活的基本品質。這也契合一系列振興鄉村的政策核心訴求,基於城鄉差異,注重品質打造,以人為本,迴歸生活。

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慢村的誕生及定義

在慢城逐漸推廣的過程中,人們開始以慢城為理念,將慢城的概念本土化、具體化,推行慢社區、慢街區、慢村等。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慢村作為一種鄉村發展模式,現實意義尤為顯著。

基於慢城理念的核心價值導向及其對我國鄉村振興實踐的思考,慢村定義為:慢村是基於慢城理念的延伸拓展,是優質鄉村地區人居環境發展的一種新型模式,是在充分接觸與瞭解鄉村文化及各方面特色之後,在充分尊重鄉村原有氛圍及文化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的手段,創造一個能夠適應現代鄉村發展能夠為村民提供更加適宜的生活環境的鄉村。

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突出慢文化與慢產業,強調回歸農村特有的生活傳統與品質,鄉土文化傳承與現代文明發展相協調,從而保護以自然生態為本底的鄉村生產與生活狀態。旅髮網(https://www.lvfacn.com)發現不論是慢城還是慢村,都是希望在保護和維繫特有的地方文脈和產業的前提下,提高生活環境質量,創造適宜居住的城市或鄉村。

慢村是度假區,又是鄉村綜合體,更是產業集聚區。一個可以讓行者放慢腳步,悉心感受鄉村特質的目的地;慢村是一個生活品牌,其以“生活,還可以再慢些”為號召,以“慢村的時間,就是奢侈品的終極形態”為產品規旨,打造一種融合鄉村與城市的生活與生產方式。

慢村的特徵及內涵

慢村絕不僅僅是一個為城市居民提供創新業態的品牌IP那麼簡單,它致力於鄉村價值的發明、重塑與傳播,以及美好鄉村的建設。慢村通過“慢村IP”及產品研發、品牌輸出、項目策劃、規劃設計、開發建設、基金管理、產業運營、物業管理,為中國保留並創造高顏值、超好玩、特安逸、講品味、有故事、真鄉土的鄉村。

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從中國城鎮化發展來看,慢村是鄉村振興與逆城市化潮流契合點上的重要創新形態之一。其背後是對農村、農民、農業,以及工業化城市發展問題的深刻思考與主動出擊。投資方不僅僅需要恪守投入產出比的企業發展紅線,它還是鄉村發展的推動者,鄉村資源的整合者,鄉村資產升值的主要受益者,鄉村公益的踐行者,品牌價值的擁有者。

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慢村是在原村莊空間區域上開發建設起來的新型鄉村形態。在設計上,慢村要兼顧原村民、旅遊者、旅居者、創業者等所有人群的需要。因此,慢村與原村莊具有空間重疊,人群互融的關係特徵。一般來說,慢村是在原有村莊空間結構上的整合重塑,其使用的是原有村莊的土地、田舍。其發展形態受原有空間的支撐與制約。

在村民關係上,一般原住民與慢村的新鄉民採取分開居住的方式,管理上,原住民部分地保留原有村莊管理體系及合作社系統;但並不是說,原住民與新鄉民完全分開,他們共享慢村的商業配套與公共配套服務,在慢村發展上,各盡所長,共同為慢村發展服務。

由於相鄰的居住地與相同的公共活動空間,在一定時間的交流融合後,原村民與新鄉民將逐漸消融隔閡,並逐漸形成慢村與原來村莊資源互相溝通,文化融合發展,社會共同進步的互為支撐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高淳國際慢城

慢村的設計及未來

慢村是對快節奏生活的抗擊

在慢村,以“慢”為生活常態,人們從飲食起居、日常勞作的“慢餐、慢居、慢行、慢遊、慢活”中逐漸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富足。逐漸達到食甘其味,居安其寢,行安其道,遊樂其景,活樂其心的新的鄉村生活方式。

因此,慢村的產品設計,非常注重通過細節對現代生活中“時間緊迫”的創傷的修復,重新發現鄉村安逸快樂的美好生活,並通過與現代的文明的融合,打造精緻、有味的新鄉村生活方式。更多新鄉村、鄉村振興案例上旅髮網(https://www.lvfacn.com)。

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保持村莊原貌與土地關係

從共享角度而言,慢村是對鄉村原有閒置資源的再開發,在“真鄉土”“真受益”的理念下,慢村以“四不變”為基本原則進行開發運營。

一是保持原有村落格局不變,鄉村原有的空間格局是鄉村人際關係的基本支撐,較小的空間尺度是人與人間親密關係發展的基礎,因此,以追尋鄉村慢時光為目標的慢村應保持原有村落格局、空間尺度;

二是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變,生活方式是鄉村文化的集中體現,從吃穿住行到民俗活動,無不體現著鄉村的生活觀、價值觀,因此,保持鄉村原有生活方式是保護區域文化內核的題中之義,也是發展新的融合文化的基礎;

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三是保持原有用地性質不變,鄉村不能拋棄“農”的本質,不能侵犯農民的土地權益,因此,慢村的開發應恪守鄉村用地性質不變;

四是保持原有產權關係不變,慢村的開發應以保護原有權利人利益為前提,因此,在積極鼓勵土地出租等方式進行土地集中開發的同時,應儘量保持鄉村原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不變。

消解農村發展與城市資本的矛盾

在傳統的鄉村開發中,經常出現城市資本通過對鄉村資源的租賃開發,賺得盆滿缽滿,而村集體與農民個人難以獲得開發紅利的情況。

慢村的開發為更大程度上保護農民利益,實行“五優先一自願”原則。即“物業優先租賃、產權優先購買、就業優先安排、出產優先採購、政策優先覆蓋”的五自願與“土地自願入股”的一優先相結合的方式,以系統性消解農村發展與城市資本對立的矛盾。

通過閒置農宅、農地等閒置資產,智力、信息、服務等資源,以及資本共同構成鄉村開發主體、利益共享者。實現為人們提供更加美好的鄉村生產方式,更高品質的鄉村生活,實現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城鄉發展。

從慢城到慢村,原來生活還可以再慢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