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巍巍井冈,世人景仰;漫山红遍,翠竹守望。

深秋细雨中,第77集团军“猛虎旅”红色寻根小组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井冈山大型雕塑“胜利的号角”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追寻革命者的足迹,聆听穿越历史的回音,当年五百里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似乎又响起在耳边……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寻根小组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集史料

1930年10月,以“莲花一枝枪”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莲花赤卫队和安源工人纠察队组建成该旅前身,即红军湘东独立第一师,从此转战湘赣边区,直接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粉碎敌军4次“围剿”。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00多次战斗中,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扩编为红八军、红六军团……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寻根小组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党史军史专家座谈交流

“星星之火何以在短时间内成燎原之势?”带着这样的疑问,寻根小组行走在红军当年的征途上。

一盏清油灯,照亮革命前程

在井冈山茅坪村,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吸引了寻根小组的目光。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八角楼毛泽东旧居

“这座普通建筑就是著名的八角楼,因装饰着八角天窗而得名。”讲解员生动的讲述把寻根小组带回到当年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毛泽东在八角楼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本光辉著作

原来,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主席就是在这里居住办公,并挥动如橼巨笔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本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思想,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盏普通的清油灯,伴随着毛主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驻足八角楼,寻根小组似乎看到黑黝黝的灯芯被点燃。这如豆的灯光,似熊熊燃烧的火炬,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拨开迷雾,冲破黑暗,把中国革命的前程照亮。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寻根小组沿着红军当年的足迹,走在湿滑的山路上

“若问世上什么光最亮,在我看来就是八角楼的灯光。”参加寻根的该旅宣传科干事胡云感慨道,正是这束光芒,让当年的“莲花赤卫队”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前程,并愿意为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

一块雷打石,孕育钢规铁律

在井冈山茨坪西南面的荆竹山下,有一块被雷电击破而从山上滚落的花岗岩,人们称它为“雷打石”。原本普通的一块石头,却见证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军纪的诞生。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井冈山茨坪西南面荆竹山下的“雷打石”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军规”,然而它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前身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当年,毛主席就是站在这块巨大的“雷打石”上向全体官兵宣布了三条纪律:

1、行动听指挥;2、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3、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井冈山会师画像

雷打的石头,铁打的纪律。站在“雷打石”前,寻根小组感慨良多:当年,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初上井冈山时才800余人,那时候红军就开始抓纪律建设了,这是何等的雄韬伟略!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一支人民军队,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却赢得了群众的支持。”90多年来,正是有铁的纪律作保障,中国共产党才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一往无前,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一条挑粮道,见证官兵情深

“一根扁担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来回走了百多里,从宁冈一挑挑上了井冈山……”

古道弯弯,翠竹万顷。循着一阵阵欢快的歌声,寻根小组来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遗址前。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纵然道路曲折,也没能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

红军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黄洋界地区,山路陡峭蜿蜒。当年,为缓解井冈山上驻军的吃饭问题,毛主席和朱老总就是在这里和井冈山军民一道,顶风冒雨,翻山越岭,一天往返100多里,从宁冈挑粮上井冈山。

“当时已经42岁的朱老总,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白天和战士一起翻山挑粮,晚上还要筹划作战打仗。战士生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挑粮,可是又说不过他,只好把他的扁担藏起来。第二天,朱老总又找来一根扁担,并用柴刀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从此,再没有人敢藏他的扁担,但大家挑粮的劲头更足了。”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述,寻根小组决定重走“挑粮小道”。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寻根小组肩挑装满粮食的箩筐,重走“红军挑粮小道”

雨后的山路,泥泞湿滑,寻根小组肩挑装满粮食的箩筐,拾级而上。没过多久,几个人就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但大家没有一人叫苦叫累,而是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走完“挑粮小道”,寻根小组交流体会感悟

寻根小组中年龄最小的战士王磊,硬是咬着牙走完全程,他在自己的《寻根日记》中写道:“我边爬边想,我们轻装上阵都觉得吃力,而当年的革命先辈带着武器挑粮食,一步一步地攀登,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志和信念?作为红军部队的新传人,寻根之旅更加坚定了我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一行鲜血字,挺起不屈脊梁

在井冈山这片热土上,处处生长着忠诚与信仰。

几天的寻访中,有一组数字让寻根小组感到很震惊:在1927-1929年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共牺牲英烈约4.8万人,平均每天就有近60人献出生命……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刘仁堪用脚趾沾着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字

刘仁堪,江西省莲花县第二任县委书记,也是该旅前身“莲花赤卫队”的创始人之一。由于叛徒告密,他被敌人逮捕。在狱中,敌人对他威逼利诱,妄图得到全县共产党的组织和人员名单,他宁死不屈。敌人毫无所获,便要将他斩首示众。临刑前,刘仁堪慷慨陈词,痛斥敌人,敌人就用匕首割掉他的舌头,顿时,鲜血在他的全身流淌。刘仁堪不能说话,但依然毫不屈服,而是紧咬牙关,忍着剧痛,用脚趾沾着鲜血,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字,英勇就义。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刘仁堪烈士雕塑

“面对屠刀,有人选择投降,有人选择屈服,而刘仁堪却选择了坚持。我想,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刘仁堪这样的革命先烈和共产党员,不惜用满腔的鲜血和宝贵的生命,才擎起了民族的脊梁。”参加寻根活动的该旅90后女干部林春莉的一席话,引起大家的共鸣:寻根就是寻找初心,守住最初的心才能走最远的路。

【后记】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大型雕塑“井冈红旗”

离开井冈山时,一座“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映入寻根小组的眼帘,它既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又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习主席在2016年春节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作为一支从井冈山走出的红军部队,77集团军“猛虎旅”正在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思战、谋战、练战、备战,努力打造“陆战猛虎”,铸就“西部铁拳”,让井冈山精神在建设新型劲旅的征途上绽放新的光芒。

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他们在井冈山上隆隆的炮声中寻找答案

您的一键分享,就是传播正能量!

源 | 中国陆军(ID:army81cn)

来源 | 孟 利 王 玉

刊期 | 20182147期

本期编审:钱晓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