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氣又可笑:這艘船和甲午戰爭沒關係,能不能還給廣東水師


提起李鴻章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個晚晴的權臣,還是一個手握軍權的能隻手遮天、翻雲覆雨的權臣。不然為什麼辦洋務、搞外交都是李鴻章一手把持呢?當時的西方人評價甲午戰爭時有一句話,說這甲午戰爭是“以李鴻章一人敵日本一國”,從側面可以看出李鴻章權傾朝野擺平朝廷調動軍力和財力去對外發動一場戰爭。

可是歷史真的是這樣嘛?

可氣又可笑:這艘船和甲午戰爭沒關係,能不能還給廣東水師

歷史:李鴻章

李鴻章的晚年常常說:“我是被全國人民扯後腿,有志向卻不能實現”。李鴻章在當時的環境中確實不是一個能夠大刀闊斧去實現自己計劃和志向的權臣,除了傳統皇權體制的制約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始終有很多反對他的人存在。

我們今天看來,當時的中國向西方學習,絕對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過程,但是在當時,辦洋務、造鐵路、派留學生、跟外國人做生意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具有爭議的事情。儘管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獲得了最高權力層的支持,但在朝廷上反對的聲音從來是都沒有停止過。可以想象到的是,很多以正色立朝的大臣會說,洋人這麼欺負我們就應該驅逐所有洋人,你李鴻章卻跟他們打得火熱,你是想幹什麼呀?在甲午戰爭前,李鴻章反對開戰,這李鴻章是不是想擁兵自重呀?因此,在這樣的輿論監督下,李鴻章做人做事不得不謹小慎微。有時候為了一件小事還不得不言辭懇切反覆上書皇帝。

可氣又可笑:這艘船和甲午戰爭沒關係,能不能還給廣東水師

歷史:甲午戰爭

清朝末年,中央的權威相對衰弱,地方勢力保存實力的情況很普遍,這種狀況也扯了李鴻章的後腿,或許從戰爭的角度來看,就能體察出李鴻章當時的那種無力感。甲午戰爭在海上和陸地上都發生了戰鬥,而且中國還是有一定主場地利的,如果各個地方、各個部隊密切配合的話,不能說是沒有優勢的。但戰鬥期間除了李鴻章的淮軍之外,還有湘軍、回軍、廣東軍、廣西軍、蒙古兵等等部隊,這些部隊有時歸李鴻章指揮,有時歸兩江總督劉坤一指揮,有時又歸提督宋慶指揮,一場戰爭下來總共有6個統帥,權限也都一樣大,各自也都有各自的目標和利益,所以做不了協同作戰。

可氣又可笑:這艘船和甲午戰爭沒關係,能不能還給廣東水師

歷史:甲午戰爭

非常可氣又可笑的是,北洋艦隊在劉公島海軍基地投降的時候,有一艘廣東水師的戰艦也被日本人擄走,廣東水師還寫信給日本人交涉,說這艘船是屬於廣東的,和這場戰爭沒有關係,能不能還給我們呀?這個事後來也被日本人傳為笑柄,但是從這個事也可以看出來,在當時的情況下,李鴻章想要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完全是不可能。傳統的儒家道德觀念和滿漢有別的特殊歷史環境,都使得李鴻章很難變成一個具有實際權力的“權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