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N觀察|不到20萬元的混動,你買嗎?

GBN觀察|不到20萬元的混動,你買嗎?


文 | 姜 鵬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政策虛火褪去,才能釐清電動汽車市場的真實面貌。

2018年7月,卡羅拉混動車型再次跨過7000輛,在北汽EU、榮威i5等一眾對手的羨慕中登頂當月電動車排行榜。

隨著電動車補貼與政策熱度消退,迎風而立的是普通混合動力產品(簡稱普混產品)。

第十代雅閣銳·混動無疑給普混市場加一把火。

2018年8月28日,珠海,第十代雅閣銳·混動在此上市,新車分為銳酷版、銳領版、銳智版、銳尊版共4個版本,市場指導價19.98萬元~25.98萬元。

“混動?不到20萬元?”這樣的聲音從第十代雅閣銳·混動上市之初就開始傳遞,在新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中,這一極具競爭力的價格明顯撩撥了消費者好奇心。

始終沒與新能源產品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普混產品能做的就是以市場為師,直擊市場痛點。

GBN觀察|不到20萬元的混動,你買嗎?

GBN觀察|不到20萬元的混動,你買嗎?


01

不平等的較量

有人說,推動一個市場可以是政策與資本。倘若如此,在中國電動化加速發展的這一歷程中,儘管都以節能減排為目標,普混產品顯然陷入一場並不公平的競賽中,輸給新能源產品。

大概從2013年起,中國新能源市場被政策強勢推進。

當年9月,四部委(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和發改委)聯合發佈《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決定用舉國之力推行新能源發展,新能源市場逐步邁上高速增長“快車道”。

有關部門甚至表示,十三五期間,純電動將是國家能源戰略的主要方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說,政府將要求所有企業按同一比例進行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

政策大旗下,從2014年至今,在補貼、車牌以及各種政策綠燈下,新能源市場得到越級式爆發。

2017年,中國新能源累計銷量超過77萬輛,產銷量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2018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佔據全球總量一半,其中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榮威、奇瑞四個品牌均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車品牌前十。

但在全球已經高度市場化的普混產品卻被束縛在高牆之外,沒有“新能源產品”的名頭也意味著被排擠與冷落。

“這不是物理隔離,相當於一種生殖隔離。”曾有廠家高管調侃沒有政策加持的普混產品。

可惜的是,新能源市場這一頗具“大躍進”的行徑卻沒有得到正向反饋,無論是補貼門事件爆發,還是屢屢因為技術問題引發的安全事故,都曾讓新能源市場遭受質疑。

2018年上半年,儘管新能源市場增長明顯,但隨著補貼政策開始退坡,新能源市場的未來多了些波動。

與紛繁複雜且坎坷叢生的新能源市場發展相比,普混產品卻在不聲不響中頑強地打開市場。

豐田汽車與本田汽車是其中佼佼者。作為全球混動領域的霸主,底蘊深厚的豐田汽車已經取得令人驚咋的成績。截止到2017年1月底,豐田汽車普混產品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輛,至今年4月達到1200萬輛,一覽眾山。

在中國市場上,豐田汽車帶來卡羅拉、雷凌和凱美瑞三款普混產品。同宗日系兄弟本田汽車也先後發佈雅閣、CR-V和思鉑睿普混版本。

真實數字證明著它們的意義。卡羅拉混動車型單月銷量升至7000輛,而雷凌普混2018年前7月累計銷量突破2.3萬輛。此外,凱美瑞、雅閣和CR-V混動車型均佔據優勢。

為什麼市場會選擇它們?

原因很簡單,它們在消費者投票中贏得了選票。

GBN觀察|不到20萬元的混動,你買嗎?


02

混動的生存之道

被政策煮沸的新能源市場,常常讓裹挾其中的人們來來不及思考問題。

我們來看一款新能源產品。

2018年8月30日,比亞迪全新一代宋在成都車展前上市,其中燃油版指導價為7.98萬元~11.98萬元,DM混動版補貼後為17.69萬元~20.69萬元,純電動補貼後為18.99萬元~21.99萬元——哪怕算上補貼,新能源與燃油車之間的價格仍有鴻溝。

嚴重依賴補貼,成本過高——這只是新能源過熱中的頑疾之一。

“我們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處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近日舉行的天津泰達論壇上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風險與不足。

在她看來,包括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並存結構性問題、市場競爭以及資源環境制約是新能源發展的三大風險。

“技術創新不足,市場機制不足、基礎設施不足、監督監管不足。”宋秋玲說,長期執行補貼政策,使不少企業患上政策依賴症。

換言之,新能源市場一直不是市場主導行為。它由政策催熟,同時也催生出太多亂象。

那麼,市場到底需要什麼電動化產品?一個複雜多元的市場讓這個問題難以回答,但簡單不變的基礎維度則會呈現一些思路。

從能源戰略角度,電動化從來不是目的,而是解決能源、溫室氣體減排和空氣汙染的手段,這讓排放成為第一維度。

使用便利性,包括里程焦慮、充電方便則是現實且可預見的第二維度。

第三個維度,技術成熟度,包括核心電池技術的突破以及成本優勢——要意識到,對消費市場而言,電動車型對比不僅是縱向同類競爭,更要與傳統燃油車在橫向上展開多角度較量。

簡單看,一款市場化電動產品需要在排放、使用便利性以及技術成熟度這三個基本座標系上較燃油車更有優勢。

這恰恰是普混產品發力方向。堅持以市場消費為導向,以節能減排為最終目標,用更成熟安全的產品,以及更具市場化的運作和更具優勢的價格體系,普混產品就這樣一步一步打開市場。

GBN觀察|不到20萬元的混動,你買嗎?

現在,第十代雅閣銳·混動希望能攪動這個市場。

它搭載Honda第三代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可實現EV模式、HYBRID混動模式以及ENGINE發動機驅動三種模式。其熱效率達到40.6%,百公里最低油耗降至4.0,在排放上具備優勢。

更重要的是低至20萬元的售價——不僅比上一代降低4萬元,與同級燃油車價格競爭愈更為激烈。

但市場帶來的並非都是好消息。

從新能源亂象與不足中慢慢反應過來後,各個廠家正重新佈局新能源市場。包括領克01PHEV、寶馬PHEV車型已經以更成熟的面貌出現在市場上,而軒逸純電版車型裹挾著政策利好蓄勢待發。

在政策那隻揮舞著的大手下,普混產品依然是“政策棄兒”。以市場為師,堅持自我進化,這或許是它們唯一的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