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驼城煤海”电记忆

榆林市,因地貌走向酷似两座驼峰又被称为驼城,八十年代,在“驼城”最北边——位于神府东胜煤田腹地中心的大柳塔镇因神府煤矿的开发打响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第一枪,所谓经济发展、电力先行,40年来电力的蓬勃发展也让这座“煤海明珠”更加的璀璨夺目。

“电网强,则百业旺。电网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至关重要。”对于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来说,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安稳的电能和精益求精的服务是使命,更是荣耀。

从“熬力气”到 “电解放了人力”

“那时候我们这里的煤到处可见,有时候走路栽个跟头都能绊出一块煤,挖煤也全凭人力,后来有电就好了很多了……”高贵林是土生土长的大柳塔镇人,提起如今生活,在他的记忆里,他直言是煤炭让他富了起来,是电力改变了他的生活。

84年春天,21岁的高贵林穿着补丁落补丁的衣服和村里同样衣衫褴褛的伙伴们加入了“挖煤”大军的一员,他扛着家里的䦆头咬着划拉嗓子的麦麸窝头,在新婚妻子期盼的目光中来到离家不远的小煤矿,说是小煤矿,却没有任何的基础设施,一群人刨着地皮,用铁锹、用撬棍、用锤子……所有能用的上的工具对于这群卖苦力的人来说都是好把式。

挖煤就是个力气活——这是当时所有人的共识。

“最初采煤的时候都是明盘,不需钻洞子,采煤都是用炮炸,那时候煤矿基本没有啥管理,安全全凭各自小心谨慎,现在全都是机械化开采,发展实在是太快了。”老高提起现在的机械化采煤总是会感叹地啧啧嘴,以前是挖煤、掏煤,现在这样说就不合适了,从炮炸人力掏煤到电钻杆采煤再到如今的综采,人力在电的推动下彻底解放了出来,现在采煤的工人不会像以前那样苦哈哈的卖苦力了。

最初开采煤矿需要人员用水桶掏水,矿洞里如果积水多不但会影响开采速度也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用水桶舀水的时期不久就换成了水车抽水,接着锅头机(蒸汽机)水泵上线,然后就是用柴油机抽水,随着电力供应越来越可靠,电水泵成为了目前煤矿内抽水的主流神器。

“用锅头机抽水这个要不时的加火加水,动力也不稳定,用了柴油机能强一点,但是加柴油的成本很高,比用电成本贵了三倍,用了电水泵那就方便的很了,电压稳定可靠,动力大成本低,安全系数就更不用说了。”电水泵的可靠让工人们的心稳了,最让老高感到难忘的是在用电水泵之前每当下了大暴雨就要停工,因为那时的暴雨很容易引发洪水,那时候停工对老百姓来说就预示着少挣钱,现在用了电水泵就算洪水来了都能保证日常的开采量。

从“散、乱、差”到 “现代化一条线”

91年神华电厂建成,煤矿开启了“用电”时代,电厂的建成也带动了煤面碎煤的销量,节省了资源,提高了煤矿收益。

在老高的记忆里,在没有用到电的时候煤矿现场管理混乱,到处都能看到煤,现场“散”、“乱”、“差”,没有规范性可言,以前煤矿内运煤都是人推车,效率不高,现在换成了皮带输送机,人搬煤换成了装载机,人员下井安全管理也更加的规范细致,如今的煤矿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工作现场见不到堆成山的煤,从抽水、换气、采煤、运煤、煤分类、装煤全部形成了一条现代化机械生产线,井底24小时摄像头无死角监控,这一系列的改变让煤矿现场管理更安全、更规范、更人性化。

“如今煤矿供电实现了双回路、双电源供电,真正做到了煤矿生产不停电的基本供电保障,供电公司的服务特别好,经常主动上门给我们解决用电问题。”乌兰集团武家塔煤矿电工提起现在的煤矿用电,总是一脸放心。

拉闸限电,计划供应是那个年代用电的“特色”。那个时候白天给企业生产供电,晚上才给居民供电。1999年,首座榆林330千伏一站一线变电站建成投运,随后每年开展的配网大修技改保证了配网网稳定性逐年上升。2000年第二座330千伏榆神变电站的投运缓解了榆林地区的限电问题,直到2005年,榆林市地区终于彻底告别限电历史。

“现在没有限电一说了,偶尔停个电,供电公司也会很快恢复供电,现在的生活离不开电了,哪天停电一天就感觉整个生活都乱了。”提到现在的生活,市民老张总会感叹的说道:“我小时候那会大家对电没有很多依赖,那时电是个稀罕物,每天晚上灯泡能亮起来,能看个电视大家就很满足了,不像现在,离了电感觉啥都做不成了。”

幸好的是,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电力的发展和服务也在蒸蒸日上。

从“引入”到“送出”再到“特高压”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离不开电的支持。电力如果出现“瓶颈”,将会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农网改造方面,该公司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井井通电和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的部署,以神木市大柳塔镇为例,作为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市场开拓的最前沿,从1988年最初的“老三线”到如今已经发展为77条线路,2016年对大柳塔镇6千伏配电网实施了升压改造,淘汰了线路不合理电压等级,消除了农村用电“卡脖子”等现象,直接受益群众30000余人。电压的升级推进了农村电气化的进一步普及。

“现在我们生活和农灌用电一点问题也没有,电压稳,家里添置了很多电器都能带的动,现在的电力服务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是一点都不比大城市差。”在榆阳区酸梨海则村,村民张红旗高兴的说道,因原使用的老旧线路已经不能满足用电需要,榆林供电公司在2017年对该区域线路进行升级整改,完成4项10千伏工程并接入110千伏西红墩变电站。

经过这几轮改造,目前电网坚强,配网可靠,榆林供电公司供电可靠率达到100%,居民主变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9.8%。

特高压电网具备大范围、大规模、大容量、高效率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特定功能,能够显著提高电力输送容量,增加经济输电距离,提升大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作为能源大市,特高压已成为榆林实施“输电为主、西电东送、电能替代”重大能源战略关键之举。

目前,该公司承担属地协调工作任务的电网工程中特高压电网工程共6项,未来, 特高压的全线贯通投运将实现每年就地转换原煤1100万吨。

1988年到2018年,榆林市从引入电力时代到2000年送出电力时代,再到如今的特高压时代,从无到有,电网发展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中飞速推进,未来这座正在疾驰中的“驼城”将会在充足电力的保障下更加美好幸福。

文 通讯员 陈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