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忠臣比干的真实死因,并非妲己所害,一个姓氏也由他而来

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揭秘:忠臣比干的真实死因,并非妲己所害,一个姓氏也由他而来

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帝王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师(丞相)神灵。二十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大家都知道,在电视《封神演义中》,商纣王受妖妃妲己蛊惑,荒淫无度,致使朝政混乱,忠良之士尽皆受害,而丞相比干也是因此而死,商王朝进而走入亡国的深渊。正所谓:比干在,社稷在;比干亡,社稷亡。

揭秘:忠臣比干的真实死因,并非妲己所害,一个姓氏也由他而来

《封神演义中》丞相比干素来忠直,因见百姓和大臣受妖妃妲己蛊惑,尽遭残害,到摘星楼向纣王进谏,说妖妃妲己祸乱天下,请纣王杀妖妃,以正朝纲。

揭秘:忠臣比干的真实死因,并非妲己所害,一个姓氏也由他而来

奈何,纣王已经被妲己迷了心智,对于比干的进言不予理会。在此之前,妲己本就记恨比干火烧狐狸洞的事情,再加上现在又有这种进言,可谓是新仇加旧恨,妲己此后称有重病,需要一味"七窍玲珑心"作为药引,才可治愈自己的病症。

而当今世上唯有比干一人拥有"七窍玲珑心",荒淫的纣王本来就因妲己的蛊惑进退两难,又想起比干对自己的不敬进言,于是怒火中烧,遂下命挖其心以作药引。

揭秘:忠臣比干的真实死因,并非妲己所害,一个姓氏也由他而来

比干心脏被去走以后,因有女娲娘娘的保护,当时未死,但是,女娲娘娘告诉他,你回去时在路上遇见卖空心菜的人,你要问他"空心菜无心可卖,那么人无心会怎么样?",如果卖菜的说"人无心可活"那么你就不用死了,但是如果卖菜的说"人无心即死",那么你就会当场毙命,后来比干遇到的卖菜的答案是告诉他"人无心当然会死了",所以,比干当场死去,这就是《封神演义中》对于比干死的描写。

那么在历史中比干是怎么样死去的呢?

在真实的历史中,妲己并没有装病,但可以肯定的是比干确实是被商纣王挖心而死,历史中是这样描述的:

商朝末期,商纣王帝辛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致使商朝民心丧失,各个地方暴乱四起,丞相比干见状,遂至摘星楼面见纣王,希望纣王听取谏言改过自新,原文这样写道,比干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肯离去。就这样触怒了纣王,纣王问比干:"何以自恃?(注:意思是,你有什么依仗)",比干答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

揭秘:忠臣比干的真实死因,并非妲己所害,一个姓氏也由他而来

纣王遂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于是下令将丞相比干处以挖心之刑。

比干终年六十四岁。

在比干死后,两位妻子都怀有身孕,周王下令抄家,妻子黄氏被抓,肚中孩子被士兵取出,尸体丢入火中烧毁。

揭秘:忠臣比干的真实死因,并非妲己所害,一个姓氏也由他而来

正妻妫氏为了保住比干一脉,逃离朝歌,在长林(今河南省淇县,古朝歌)石室之中生一男婴,名泉(林姓始祖)。

武王起义,平定天下,命人寻找比干后人,在长林一代找到比干妻子和孩子,因其子在长林出生,赐姓林,改名为坚,敕封在博陵一代。于是"泉(注:既林坚)"成为了林姓始祖。

揭秘:忠臣比干的真实死因,并非妲己所害,一个姓氏也由他而来

总结:忠直谏言的丞相比干后来也受到各个朝代的尊敬,周武王封比干为垄,即国神;魏孝文帝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干岭、比干墓(殷比干墓)。

想必读这篇文章的也有几个林姓的人吧。

最后欢迎大家订阅轮回千百,喜欢我的读者朋友记得收藏、评论、转发、点赞,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