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 大咖们这样说……

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 大咖们这样说……

7月7日-8日,以“新金融·新科技·新趋势”为主题的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政府监管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及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嘉宾们在会上分别发表观点。

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 大咖们这样说……

CF40常务理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屠光绍在致欢迎词时提到

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有“三个走”需要紧紧抓住:

1.如何更好向下走

更多的发展普惠金融,更多的关心中小微企业,更好的通过金融科技的力量,产生服务中心微经济、草根经济、创新创业经济方面的需要。金融科技,具有比传统金融服务更有利、更便捷的优势,要更好发挥优势向下走。服务好小微企业、服务好草根经济、创业经济;

2.如何更好服务向上走

你可以更进一步,将今年的业绩或数据和去年同期的进行比较,形成趋势图进行深入分析。向科技企业、向战略新兴产业做好服务。适应科技产业、科技行业、科技企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这也正是需要我们通过金融科技,通过金融创新来满足的;

3.如何更好服务向外走

中国现在已经深入融合到了全球经济体系里面,且通过“一带一路”提出新型全球化的主张。但,金融服务是目前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短板。如何更好的和“一带一路”建设起来,通过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工具,更多的手段、更多的服务和支持。

这三个方向代表了新金融、新理念,新方式。

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 大咖们这样说……

CF40常务理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李东荣

当下,金融科技在业务、技术、网络、数据等方面面临安全挑战:

1.业务安全方面

在数字化、移动化、实时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账户、渠道、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关联性不断增强,业务连续性的管理难度增大。为单方面追求极致客户体验,个别机构以牺牲资金和交易安全为代价,过度简化必要的业务流程和管控环节,假借复杂技术对金融产品进行过度包装,刻意模糊业务本质,从而隐藏了较大的业务安全隐患。

2.技术安全方面

一部分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技术,通过舆论和资本的过度炒作,沦为市场操纵、投机、诈骗的工具;另一些号称技术和数据驱动的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利用制度规则相对滞后,游走在法律和监管的灰色地带。在未经过严密测试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个别机构盲目地追求所谓颠覆式技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导致技术选型错位、资源浪费,安全事件频发等问题。

3.网络安全方面

常规攻击持续演变,分布式拒绝服务,高级持续性威胁等攻击手段不断翻新,有组织、有大规模的网络攻击,时有发生。在传统的通信环境下,过去金融风险如果发生,往往只是局限于某个营业场所或某个区域,但现在,通过网络,特别是在移动网络的条件下,有可能牵一发动全身,将风险因素迅速传染至其他的机构和关联行业,乃至整个地区,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4.数据安全方面

部分机构因其信息系统管理水平和应对网络攻击能力未能同步跟上,其数据安全保卫能力存在不足,存在数据被集中泄露的风险。此外,由于网络数据复制的无限性和低成本以及数字二次利用和传递的隐蔽性,金融科技领域数据过度采集、数据倒卖、一次授权、重复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

李东荣认为,面对上述问题,从金融监管部门到所有从业机构不能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兜圈子、绕弯子。

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 大咖们这样说……

SFI理事长、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 姜建清

从把握金融本源、锤炼科技特色及坚守服务初心三方面追寻金融科技之本。

他认为:金融科技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在世界上有金融和科技之后,就出现了科技在金融上的应用。每个时代的金融科技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的金融科技是漫长金融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对金融来说,源头就是金融科技背后的商业逻辑和金融本质。

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 大咖们这样说……

CF40&SFI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黄益平

数字金融走向2.0,行业也将在未来出现分化

他认为,中国的数字金融行业鱼龙混杂、野蛮生长、完全不管牌照和规则、风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要全覆盖、持牌经营。最后核心是,要接受监管、持牌经营。未来,数字金融行业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分化,而最后分化的结果是技术和金融两个不同领域的新的分工、新的合作。

也就是,擅长做技术的做技术,擅长做金融的做金融。既懂技术又做金融的可以两方面都做,但要当作一个金融机构监管。

这是数字金融未来的方向。

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 大咖们这样说……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孙国峰

从三个方面分析金融科技时代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科技在非传统金融业态的应用面临监管缺位

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其在非传统金融业态中的广泛应用为地方政府通过金融创新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而我国针对金融科技相关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健全,没有独立适用的法律体系与监管规则。特别对金融科技在非传统金融业态中的应用,相应的监管规则多为摩擦性、适应性地,大多是在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上衍生形成,使得监管的各个环节链接不够紧密,容易形成重准入,轻监管的局面,导致大量金融科技在非传统金融领域的应用面临监管缺位。

2.金融科技发展使得地方风险处置责任难以压实

随着金融科技在地方非传统金融业态中的广泛应用,很多线下业务转移至线上,创新了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去实体化经营和依托于互联网的销售渠道使得机构摆脱了对物理网点的依赖,虽然设立于某一地区,但是经营却是在全国范围,具有收益本地化、风险外部化的特性,地方的风险处置责任难以压实。

3.金融消费者保护不足

地方金融办同时兼具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职能,当二者冲突时,有可能从金融机构审慎角度出发忽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在金融科技时代,随着移动支付和互联网平台的应用,金融消费者的普及程度更高、范围更广、但投资的准入门槛却更低,忽视行为监管对金融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 大咖们这样说……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陆磊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在跨境金融监管上,外汇局正在推进“数字外管”建设,以此形成大数据实时监测和管理平台。

陆磊认为,着眼未来,金融科技监管应坚持三个基本方向:

1.

在政策目标上,应该培养积极的服务创新和创业,应该促进安全、可负担、公平的资本获得,保证创业者、小型企业和家庭能安全、可持续地获得金融资源,强化普惠金融和财务健康性,妥善处理金融稳定问题;

2.

金融科技的监管原则,应该广泛思考如何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金融生态系统,传统机构和新业态都应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按一个产业链或按竞争关系和谐并存,良性互动,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3.

必须时时处处把消费者保护放到首位。消费者保护是现在的短板,要使消费者保护成为金融科技产品设计和管理流程中天然的DNA,促进安全包容性和金融健康,安全做好金融系统的接入,拓展优质信用贷款渠道,为消费者管理财富提供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支撑。在未来,我们还应该在法律层面甚至社会伦理层面深入研究探讨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和社会运行带来的冲击,以此改革完善各层面游戏规则。

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 大咖们这样说……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地国际部负责人 范文仲

当前,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资产规模、客户数量,而是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和对未来商业模式变化的洞见。永远不要低估变化的影响。

为此,范文仲建议:

1.重视对目前经济核心资源的管理

提前制定对数据利用、个人隐私的保护制度,不能让人没有安全感;

2.减少垄断对社会的负面效应,鼓励数据透明

在社会经济体系中,一定不能形成数据黑箱。把握数据的企业要树立社会公益目标,不能只为了赚钱、提高自己的市值,一定要跟公共利益一致;

3.保护中小企业、弱势群体

一定要注意对那些由于技术变化、产业转变造成的摩擦失业的现象、对弱势群体给予保护,以此来降低冲击,让大多数人共享成果,这样社会才能稳定;

4.与国际接轨,加强合作

一方面加强与国际上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要打造一个更开放、平衡、包容、共享的环境,鼓励技术企业走出去,欢迎国际技术企业走进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