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是我们讲《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了,希望大家喜欢。

秦国吞并六国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是城池攻下的越来越多,但是如何管理这些城池呢?李斯的想法是,只要是新攻打下来的地方,一律都变更为秦国的政治模式和法律体系。这样可以保证只要城池攻打下来,立刻就有官员能够接手管理,巩固统治。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而现在天下已经统一,六国尽在秦国的掌控之中。如何让六国实现政治上的统一,李斯做了这几件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废除分封制度。要知道,当时朝中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效仿周朝,在各个地方分封皇子。说白了,就是根据功劳大小,分给你相对应的土地,你自己来管辖,并且你的后代可以继承。李斯不会不明白,朝中有很多大臣等着分封来谋取利益,尤其是李斯作为有功之臣,分到他身上的土地也不会少。但是,李斯却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郡县制。把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一个郡都模仿政府的政治制度,由郡守、郡尉、郡监构成。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李斯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周朝实行分封制,可是结果呢?因为分封的子弟太多,结果大家相互疏远,甚至经常发生战争,不利于天下稳定。而李斯力排众议,将郡县制提出来并且推广到全国,可以说是政治上的一大革新。而且,李斯的郡县制被后来很多王朝继续使用,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到如今演变成为现在的省市县制度。可以这样说,李斯的郡县制度在今天依然能看到它的影子。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除了郡县制之外,李斯还有很多政策,而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两个字,统一。首先,统一了度量衡,保证了全国上下有统一的计量标准。而且由政府分发给地方标准的度量器械,这极大地促进了天下的经济发展。其次是统一了货币,废除了六国之前通行的货币,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货币,主要是黄金和铜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每镒重二十四两。同时规定只有国家有权力铸造货币。李斯的这一举措,同样影响了之后几千年的中国经济。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第三呢,是统一了车辆轨距为六尺。相当于统一了车辆的制作标准和交通道路的修建标准。将咸阳通过交通网络和周边的地区紧密联系起来。最后呢,就是统一文字。这在当时,也可以理解为统一了文化。统一之后,李斯把官方规定的文字书公布于世,用来教授学童,让民众查看学习。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几千年都没有分裂成一个个的小国家,秦国统一文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些事发生在嬴政二十六年。到了嬴政三十四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八年后,李斯六十四岁。此时的秦帝国权力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功臣集团,也就是以李斯为代表的李氏,李斯的大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还有以蒙恬为代表的蒙氏,和以王翦为代表的王氏,皆被封侯,掌握着帝国的军事大权。第二块是嬴政身边的近臣,以赵高为主要代表。第三块是六国的降臣集团,也就是六国亡国之后,归降秦国的王公大臣们。而秦国的宗室力量,已经随着郡县制度的推广,慢慢被排除在了权力体系之外。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焚书坑儒。作为备受史学界争议的一个论点,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政令,坟书令和坑儒令。本书作者提到,焚书令是当时李斯提出来的,因为当时六国的降臣集团还幻想着能够效仿周朝,分封诸侯。李斯为了统一政治思想,决定将除了《秦记》之外的书全部销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下了焚书令,这些书籍都完好地在中央有备份。而且,即便是私藏书籍不上交,后果最严重的也就是去修长城,而且还是私藏书籍被官府发现的情况下。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而坑儒令,更是经常被大家误解,是不是一大批儒家学士被活埋了呢?虽然证据不足,备受争议,但是,书中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件事还要从荆轲刺秦说起。当时荆轲行刺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给秦王嬴政留下了一个心病,那就是原来自己也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即使贵为秦王,面对行刺的匕首,一个不小心,就会跟凡夫俗子一样送了性命。因此,在嬴政三十五年,或者说是一统天下之后,他一直在寻求可以羽化升仙的方法,就是想长生不老,于是,为了分一杯羹,大量的骗子伪装成懂法术的人,为嬴政寻求长生不老之道,结果,六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成果出来。关键是这些术士看情况不对,便开始出逃。可想而知嬴政的愤怒。所以说,作者更倾向于认为所谓坑儒,其实是对这些坑蒙拐骗的术士的一次清洗,与儒家和儒生或许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秦始皇嬴政在坐拥天下,功成名就之后,唯一留下的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凡人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间的规律,但是,嬴政一生足以成为历史上的传奇,因此在他晚年,他一直认为自己不仅仅会是历史上的传奇,也会是人间的传奇,拥有不老的生命。

嬴政三十七年,秦始皇从咸阳出发,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巡游,也是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在沙丘,秦始皇驾崩,传位于公子扶苏,也就是未来的二世皇帝。此时,随侍在嬴政身边的,有李斯、赵高和胡亥,而最先有篡位念头的正是赵高。为什么呢?为了保住性命。赵高曾经得罪过蒙氏,而蒙氏和公子扶苏向来是密不可分的一体。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当时的情形,赵高和胡亥再怎么密谋,都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李斯。如今远离咸阳,嬴政驾崩,众人都唯李斯马首是瞻,所以,李斯的态度就成为了这件事成败的关键。于是,赵高去说服李斯。没有人知道赵高和李斯说了什么,但是他竟然成功了。据作者推测,应该是赵高认为,公子扶苏即位,李斯和蒙氏,势必是拥有兵权的蒙氏位居上位,那么李斯的地位势必不如从前。任何交易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无非是利益的分配。也有人觉得是李斯和公子扶苏的政治思想不同,李斯讲究依法治国,而公子扶苏崇尚以仁德为中心。但是,历史是不可逆转的,李斯的一念之间,让秦国的走向发生了新的变化。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其实,让胡亥即位,李斯未必是一时冲动,而是他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嬴政已经驾崩,自己一生的夙愿已经达成。此时,李斯想要的,不过是一份权力的保障,他不想有未知的不确定性,他要把权力握在手中,甚至是皇帝也奈何不了他,所以,胡亥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李斯、赵高、胡亥成为了权力的铁三角。一纸伪造的皇帝诏书,赐死公子扶苏。胡亥即位,成为秦二世。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是李斯看错了赵高和胡亥。对前者是低估,对后者是高估。而在这流血的仕途中,一次的判断失误,可能再无挽回的余地。随着赵高登上政治舞台,蒙氏一族被铲除,李斯和李氏一族以谋反之罪被盖棺定论。李斯死后十个月,赵高弑君,杀死了秦二世胡亥。十一个月后,子婴继承王位,车裂赵高。十二个月后,刘邦攻入咸阳,子婴投降,秦国灭亡。这些,都不再和李斯有关。流血的仕途,终究经不起一次错误,而历史,终究是历史,不可扭转,秦朝帝国,两代而亡。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到这里,李斯的仕途之旅就画上了句号。纵观李斯这一生,从生到死,前半生是帮助自己从一介布衣到成为嬴政的左膀右臂,后半生呢,是通过自己的权力和智谋,和秦王嬴政一起参与收服六国,见证天下一统。可以说,没有李斯,秦国不会这么快实现一统天下的目标。也可以说,没有李斯,即便实现了天下一统,七国也没有那么快就能够实现彼此融合。

李斯一次错误判断,就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