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中醫經驗被認可、推廣,需要理論升級

——曹東義/文 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

毫無疑問,在中醫的歷史上,有過很多著名的中醫學家,他們都有很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是,假如沒有著作,他們就不能穿越歷史,很難被後世所瞭解。

在這意義上說,在中醫的歷史上,有很多珍貴的經驗都流失了,無論這些經驗得來是多麼不容易。

民間中醫經驗被認可、推廣,需要理論升級

也有的人很幸運,遇到了“知音”,或者“貴人”,使自己的經驗能夠傳承下來。扁鵲與長桑君,公乘陽慶與倉公是這樣,張仲景與王叔和、李東垣與羅天益的動人事蹟也有這樣感人的緣分。

另外,民間中醫沒有多少文化,甚至像蛇花子季德勝、邋遢先生陳照、民辦教師成雲龍先生,他們更加幸運,遇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經過朱老的幫助和整理提高,使他們“名不見經傳”,沒有“質量標準”的民間經驗,都上升為國家成果,自己也“搖身一變”成了醫生(國家幹部待遇)。

因此,可以說,沒有“名師指路,貴人相助,有人督促”,要想脫穎而出是很困難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民間中醫經驗被認可、推廣,需要理論升級

沒有朱良春先生的眼光,發現不了“三枝花”;沒有朱良春先生的胸懷,也容不下“三枝花”。

《醫師法》《藥品管理法》的實施,曾經讓朱良春先生感到難以再施展他的“點石成金”發現人才和項目的技能了。

《中醫藥法》的實施,關於保護中醫藥傳統知識制度的建立,以及讓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挖掘本行政區內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證其傳承,推廣其技術的有關規定,目前還沒有被提到日程上。但是,寒冬即將結束,春天還會遠嗎?

民間中醫經驗被認可、推廣,需要理論升級

姓,必須按照有關規定,用別人能夠接受的語言,用能夠夠理解的道理進行說明,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祖傳秘方”“傳男不傳女”的原始狀態上。

不交流的文化始終是“山寨”,藥香傳四海,中醫“利天下”,就應該升級換代,植根於中醫傳統理論,又合乎當代“安全有效”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走得遠,行得開。

“河洛回生系統塗藥圈療新法”,就走過三級換代升級的發展過程,從民間“透皮吸收”,到“內外相關”;從傳統知識保護進入名錄,到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家交流中心重視,被評為“高新適宜技術”加以推廣,這裡邊有很多值得大家借鑑、學習的地方。

有了機會,我們逐漸介紹。

民間中醫經驗被認可、推廣,需要理論升級

有緣才能學到真東西,有緣才能得到真傳承,有緣才能獲得醫學的幫助。

很多癌症患者,就是由一個“有序走向無序”的過程,沒有正確的方法,沒有一定的緣分,就難以逆轉“無序”的持續狀態。

“河洛回生”,其中充滿中華文化的大智慧,也是中醫優秀本質落在西醫目光之外的優秀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