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有品位的书店越开越多,我们的约会场所选择有时也逐渐从餐馆、电影院逐渐转向各种美丽的书店。好喝的咖啡,创意的店铺装饰,书店变得越来时髦,可是当你走进书店,面对各种上架新书,依然只能从书架上认得《小王子》《傲慢与偏见》这类经典,那你的阅读面就真的太窄啦。如果恰好一起去书店的小伙伴里还有文艺咖,听他们滔滔不绝聊起了书,自己却对架子上的图书一无所知,那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呢。

那么,到底哪些是适合你阅读的书?哪些是近期的新书好书?真正的文艺青年们在读点啥?

四月的这份书单,你可绝不能错过了,因为从刚出版的一线华语作家新作,到最近的国外重磅图书奖项获奖作品,再到能引起普通人深切共鸣的漫画,以及充满生活态度的读物,都在这份书单里一一呈现。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刻骨铭心

叶兆言 著

2018年4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刻骨铭心》是著名作家叶兆言2018长篇小说新作。《夜泊秦淮》之后25年,新历史小说扛鼎之作。这是一部以男人们为主角的正气之作,群像小说,书写男人家国情怀,兄弟情谊,描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风云变幻,裂变时代的痛与爱。比《夜泊秦淮》更大气阳刚、正气磅礴。

《刻骨铭心》是一部以男人们为主的小说,是一部群像小说,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数十个之多,男性主角就有好几个,绍彭、希俨、外国人阿瑟丹尼尔、王可大等等,这些男性人物确实描写得异常精彩,令人过目不忘。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个对应的女主角,都演绎了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他们在裂变时代的爱情、婚姻,信仰,道路,彼此纠缠交错。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四月三日事件

余华 著

2018年4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是余华从1986年至今创作的中篇小说集,包括《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一九八六年》等13篇。由余华亲自编选。该书约32万字,是余华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中篇小说全编。余华的中篇小说数量不多,但总体水平很高。与其长篇相比,同样有鲜明的“余华特色”,在语言、叙述方式等方面一脉相承。举重若轻,故事性强,常常有出其不意的结局。余华在中篇小说作品中,对命运的叩问、对人性的探究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的无限怜悯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在一种黑色幽默里,有洞穿世事的苍凉透出纸背,扑面而来。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一匹马走进酒吧

[以] 大卫·格罗斯曼 著

张琼 译

2018年3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卫·格罗斯曼(David Grossman),当代重要的以色列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54年生于耶路撒冷,毕业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和戏剧专业,曾在以色列电台做过多年编辑和新闻评论员。

大卫·格罗斯曼的《到大地尽头》堪称高峰之作,自2008年出版以来,相继获得法国美第奇外国小说奖、德国君特·格拉斯基金会信天翁文学奖、英国《犹太季刊》温盖特奖。2010年,大卫·格罗斯曼荣获著名的德国书业和平奖。2017年,凭《一匹马走进酒吧》英译本获得国际布克奖。

《一匹马走进酒吧》的故事发生在内坦亚,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毗邻约旦河西岸。

脱口秀表演家杜瓦雷·G重登舞台,献上“仅此一场”的表演,观众期待不已。他讲了鹦鹉的笑话,也提倡征“肉体税”,肆意取笑台下过量注射肉毒杆菌的女观众,却突然宣布今天是他的生日——儿时的记忆纷纷涌现,他讲了美丽忧郁的母亲、暴躁的父亲,他用倒立行走来避免其他孩子的欺凌……

观众终于忍不住打断他,让他重新说笑话,退休法官阿维沙伊·拉扎尔站起身,大声支持杜瓦雷继续讲自己的故事。拉扎尔直到最近才想起自己认识杜瓦雷,才想起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奥吉和我

[美] R.J.帕拉西奥 著

陶友兰 温辉 译

2018年4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数百万读者通过《奇迹男孩》认识并爱上了那个尽管面目丑陋,但内心善良的十岁男孩奥吉·普尔曼。如今,R.J.帕拉西奥带来了她的又一力作:《奥吉和我》。在这部《奇迹男孩》姊妹篇中,帕拉西奥带我们分别从奥吉的三位朋友(朱利安、克里斯托弗、夏洛特)的角度品读他们和奥吉之间的故事,共含三个部分:《朱利安篇章》《冥王星奇想》《布加洛舞》。

《朱利安篇章》中,朱利安这个在《奇迹男孩》中备受争议的角色终于有了解释的机会。欺凌背后的原因被解开,我们才恍然大悟:其实,朱利安并不是坏孩子。

《冥王星奇想》让我们看到两个男孩共同走过了一段生命之初相伴的美好,尽管后来他们分开两地,但美好的友谊还是值得双方为此付出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努力。

《布加洛舞》从女孩子的视角,带领我们进入《奇迹男孩》背后那些奇迹女孩的世界,让我们更深入地审视友谊的意义:仅仅友好是不够的,还得成为真正的朋友。

无论是奥吉和朱利安、奥吉和克里斯托弗,还是奥吉和夏洛特,《奥吉和我》中的故事,都审视了友谊的复杂性,还有——最为特别的一点——探索了良善的持久力。

在正确和善良之间,选择善良。人共有的一个特性——向往崇高,拥有对正确行事的渴望。

我相信孩子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他们无限的能力,去在乎、去关爱、去试图营造一个更美的世界。在那里,人们更加宽容、更加彼此接纳。天下所有的鸟儿都能在那里找到归宿,包括所有落难的可怜人,包括每一个奥吉和我。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叶芝家书

(布面精装)

[爱尔兰] 约翰·巴特勒·叶芝 著

叶安宁 译

2018年2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个人很有可能只会抒情而没有诗意——做一个诗人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人。旺盛的生命力,丰富的体验,即兴的冲动,一如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或但丁所经历的努力和磨难,——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J.B. 叶芝致W.B. 叶芝)

约翰·巴特勒·叶芝(1839-1922)是一位爱尔兰艺术家,他最为人所知的画作是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画的一幅肖像。他和妻子共有六个孩子,威廉是他们的长子,长女莉莉后来成为刺绣艺术家,二女儿伊丽莎白成为教育家和出版家,第五个孩子杰克后来成为知名画家。

他曾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但他只是在庭审中画人物速写,而不去接报酬高的案子。几年后,他不顾妻子的反对,一腔热忱跑到伦敦学习绘画,一住就是十五年,结交知识界人士和艺术家并举办过展览,但他总是以最深刻的方式将自己看作初学者。

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对长子的教育。回到都柏林后,他与威廉有了更多的时间相处,他们谈论的话题都是莎士比亚、布莱克、诗歌和诗人的本质,儿子的许多重要观点都源自父亲,而其中一部分则循着相反的路径形成。

六十八岁那年,他最后一次离开都柏林,率性地去了纽约。他在纽约继续他的肖像画生涯,但从未真正成功过,甚至沦落到窘迫的境地,虽然儿女们想尽办法让他回爱尔兰,但他一直留在纽约直到去世。

约翰·巴特勒·叶芝的书信集在他在世时就曾两次出版。第一次由诗人埃兹拉·庞德编辑并作序,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T.S.艾略特撰文盛赞“他的书写体现了尊严、从容、含蓄……散发着言者的优雅和谦恭,以及深处的孤独”。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查无此人

于是 著

2018年4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时下最有杀伤力的老年病:阿尔兹海默症

想要浪迹天涯的年轻人,如何被父亲的阿尔兹海默症改变?

某一段历史的既得利益者(父辈)如何对待那一段不同寻常的青春记忆?

城市移民家族的通病:每一代都有移民的因由

七零代作家于是的继续创作,以翻译为漫长的间隔年,暌违文坛十年

子清,自小缺失家族观念,是生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新一代都市移民后代,浪迹天涯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无根的无奈。子清被迫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责,因此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作品深刻、细腻地描写了都市养老现况,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时代里,这样的记录极具现实意义。

子清不得不去东北替父寻亲,也在此过程中,惊讶地发现父母的命运和那段历史息息相关,诧异于远亲印象中的父母和自己所认识的父母是截然不同的。

父亲的病,犹如隐喻,意味着一代历史的消隐,一方面是当事人的主动忘却,另一方面是客观的因病而忘,结果便是后代的无知,上一代的人生无法得到证据。

在表层的寻亲访故场景之后,作为隐线的内省增添了作品的精神内核,将失智、失忆作为动乱年代既得利益者的回忆的隐喻体,含蓄表达了这一代中老年对中国近代史的态度——失去记忆的老人,也很快被遗忘、被告别,恰如他所经历的那整个动荡的时代。

寻找记忆的中年人,则陷入不可考的时代泥沼,一切只能归结于想象。传统、历史、家族……这些厚重的生命附加值在这一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隐没,但她们也将拥有这一代人所独有的生命印记,在非家族化的城市人际关系中继续领略生老病死的意义。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贾曼的花园

[英] 德里克·贾曼 著

[英] 霍华德·苏雷 摄

陶立夏 译

2018年4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堂在花园里流连不去,”德里克·贾曼这样写道,“它在我的花园里流连。”贾曼的公众形象是位天才的导演,他的作品专注于探讨性与暴力,成为争议的代名词。但私人生活中,他在别人看来或许更像地狱而非天堂的地方建造着自己的花园:那是肯特郡邓杰内斯核电站对面一块贫瘠、荒凉、常常寸草不生的卵石滩涂。从孩提时代就对园艺满怀热忱的贾曼,结合自己画家的眼光、园艺师的技能和对生态的信念建造出一处景观,将这些物品结合到一起:邓杰内斯的燧石、贝壳和漂流木;石头、旧工具和捡来的物品做成的雕塑;当地的植物以及贾曼自己带来种下的灌木和花朵。

这本书是贾曼的私人纪录,从1986年最初的开始到他生命里最后的一年,记录下了花园的发展历程。自1991年起,他的朋友、摄影师霍华德·苏雷拍摄了150多幅照片,捕捉了花园各个阶段与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瞬间。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展示了花园规划上的复杂,它带魔力的石阵,以及美丽而古怪的雕塑。我们也瞥见了贾曼在邓杰内斯的生活:散步、除草、浇水,或是纯粹享受生活。

《贾曼的花园》是贾曼写下的最后一本书。就像花园本身,它是一位才华夺目、深受爱慕的艺术家恰如其分的纪念碑,他战胜所有的困难,在条件最不适宜的地方建造出一座美得令人忘记呼吸的花园。它将吸引那些自身也热衷园艺的人,以及这位杰出艺术家的大批拥趸。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我们能谈点开心的事吗

[美] 罗兹·查斯特 著

康华 译

2018年3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们能谈点开心的事吗》创作者罗兹·查斯特,出生于布鲁克林。1978年开始为《纽约客》杂志绘制插画,至今已为《纽约客》绘制了一千多幅插画。查斯特创作、绘制了许多作品,如What I Hate: From A to Z,和她的插画作品集The Party After You Left and Theories of Everything。同时,她还是《美国2016年度最佳漫画选》的编辑,并为美国著名作家加尔文·特里林的《不公平!不公平!》(No Fair! No Fair! ) 和丹尼尔·梅纳克(Daniel Menaker)的新作 The African Svelte等书绘制插画。

《我们能谈点开心的事吗》给我们摊开了一个战场,既是老年人的战场,也是儿女的战场。老父老母在78岁的时候被他们的独生女儿抛在布鲁克林,他们日复一日老去,家里厚厚的污垢见证着他们的衰老无力。她十余年没有踏足布鲁克林,等到突然有一天吃错药似地猛回头,父母已经是快90岁的超高龄老人。

此后她便开始了一段人在康涅狄格州,心系布鲁克林的生活。养老问题,不会因为国别而有大不同,尤其对生活在大都市的人而言。像罗兹·查斯特那样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也基本成为大势所趋的必然结局。即便如此,万一活成个“老不死”,自己的孩子可能也会像罗兹·查斯特那样担心金钱的问题,不停纠结于长辈这样不死不活要拖到什么时候。这听上去近乎残忍,但是这样的心理活动也在人性的范畴之内。显然,作者并不崇尚温情脉脉,而是剔骨剥皮,把最真实的人性赤裸裸展示出来。

作者文字幽默,又擅长以漫画表达。漫画带来了强烈的生活感,幽默的文字掩不住深切的忧伤。所谓笑中带泪正是作者的文风。本书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最终名单,并获评为纽约时报最佳图书。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乡下的葬礼

[爱尔兰]约翰·麦加恩 著

[爱尔兰]科尔姆·托宾 编

张芸 译

2018年3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贴近爱尔兰灵魂”的作家 约翰·麦加恩

科尔姆·托宾悉心为其选编十个故事

他笔下的人物时常禁锢在孤独中,但就在这份孤独迈向暴力、爱、悲痛或亲昵之际,他建立起他虚构的小说天地。

约翰·麦加恩被英国《卫报》誉为“自萨缪尔·贝克特以来最伟大的爱尔兰作家”,也被称赞是“贴近爱尔兰灵魂的作家”。本书由科尔姆·托宾从约翰·麦加恩作品中选取的十个故事集结而成,这些故事主要以爱尔兰内陆、香浓河畔和都柏林为背景,主人公有公务员、教师、护士及警察等,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到都市寻求爱情和理想,却在传统乡村生活和现代化生活之间挣扎。麦加恩以细腻的笔触、诗意的语言,不动声色地写出了笔下人物的孤独、忧郁、痛苦和挣扎。


做全方位精致的男孩女孩,来看真正的文艺咖们四月都在看啥书

黑暗之花

[以色列] 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 著

潘婷婷 刘堃 译

2018年2月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以色列作家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作品

小说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12年独立报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品

“如果他们杀了我,别忘了我。你是我在这个世上唯一信任的人,我把我灵魂的一部分埋在你的身体里。”

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通过避难于妓院的十一岁男童胡戈的双眼,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犹太人的苦难。

纳粹划定的犹太人聚居区里,十一岁的小男孩胡戈被妈妈送到了当地的一家妓院,那里的一位妓女玛丽安娜同意把他藏起来。夜复一夜,胡戈坐在她的衣柜里,迷惑不解地听着她对来来去去的纳粹士兵大发脾气。玛丽安娜总是愁眉苦脸,痛恨自己的遭遇,但是她对这个迷茫、痛苦而又彬彬有礼的小男孩表现出强烈的保护欲;胡戈也总是对玛丽安娜呵护备至,当她沮丧的时候努力逗她笑,安抚她身体和精神上的苦痛。

精神与灵魂的交融,慢慢让一切恐惧与苦难褪了色,胡戈与玛丽安娜彼此的依恋为他们最黑暗的生命旅途点燃了一束光亮。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