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希特勒要反猶太人?根源在這裡

我發現這個問題的參與者都把納粹、希特勒看做是德意志帝國曆史的發展,是德意志帝國政治運動的產物,而沒有考慮到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那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並不是一個德意志帝國的臣民,而是奧匈帝國的臣民,他是弗朗茨約瑟夫皇帝的臣民而不是威廉二世的臣民,1914年他志願加入的也不是德意志帝國的陸軍而是路德維希三世國王的巴伐利亞王國陸軍。

阿道夫希特勒為什麼反對猶太人,只有把他還原到他政治思想形成的關鍵階段,也就是維也納階段才能夠理解。阿道夫希特勒的少年階段和青年階段的前期都沒有排猶思想,他的排猶思想是在維也納形成的。希特勒的排猶思想和德意志民族主義都是在維也納形成的,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他來到維也納的那個年代,維也納社會里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裡右派的一部分就是民族主義+排猶。而他作為一個憤憤不平的德意志屌絲,自然就被這兩種意識形態吸引了,而這兩種意識形態的代表就是舍內雷爾和卡爾魯格。

為什麼希特勒要反猶太人?根源在這裡

玫瑰騎士馮-社內雷爾,一個哈布斯堡君主國開創性的鐵路工程師,羅斯恰爾的家族投資的北方鐵路公司的董事,受封為貴族的舍內雷爾騎士的兒子。他在世紀末的維也納當選為議員跳出來反對羅斯恰爾的家族和他爸爸繼續管理他們一手締造的北方鐵路。對猶太人陰謀、猶太人對社會的腐蝕和毒化的控訴讓他聲名鵲起,成為1867年以後陷入苦悶的奧地利德意志民族主義者的領袖。

為什麼希特勒要反猶太人?根源在這裡

天主教社會運動的領袖,維也納小市民熱愛的市長,郵政儲蓄銀行的締造者卡爾魯格。是一個步入政治領域的下層階級出身的學霸,他成為正在擺脫巴洛克式的陳腐作風的奧地利天主教會在群眾運動時代的旗手,列支敦士登大公和維也納教會是他的後盾,而他則站出來抨擊猶太人對帝國的破壞,和猶太資產階級對日耳曼下層階級的迫害。他是普選權改革之後當選的震驚了整個帝國的維也納市長,弗朗茨約瑟夫皇帝拒絕批准對他的任命的時候,讓維也納的猶太人知識分子佛洛依德鬆了一口氣。

這兩個人在世紀交替之際的維也納是群眾運動四巨頭之二,紅透維也納右翼那半邊天,另外兩尊大神是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赫茨爾和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領袖維克托-阿德勒。希特勒的政治思想實際上就來自這兩個人,他的舉止打扮、他對群眾運動、接頭暴力的推崇,組織內部的個人崇拜甚至“元首”這個尊稱,都來自舍內雷爾。而他政策裡左的一面,對社會主義的推崇,對下層階級的推崇,對“人民”的崇拜,則來自卡爾魯格。

希特勒從思想到氣質都不是德意志的,而是奧匈帝國的,他的德意志民族主義不是1871-1918年之間的德意志帝國的民族主義,而是1867-1918年之間的奧匈帝國的德意志民族主義,也就是那些痛苦的呼喊“我生而為德意志人,但今天卻不復為德意志人”的那些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德意志人的德意志民族主義。這種意識形態的楷模如前所述就是舍內雷爾。

舍內雷爾的思想其實非常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一個詞兒“統一!”奧地利應該加入德意志大家庭。用他的批評者的話說就是“奧地利頂好能被德意志帝國統治,最好俾斯麥也來統治我們!”為此舍內雷爾投身於世紀之交的帝國政治運動,他熱衷於街頭鬥毆,群眾暴力和決鬥,從這種作風上看他是典型的維也納人,赫茨爾曾經提倡猶太人起來跟侮辱猶太人的人決鬥,越來越多的流血事件會激起社會真正關注猶太人問題,這一點上舍內雷爾跟他仇恨的猶太人是一模一樣的,他帶領自己的黨徒砸毀了維也納的自由主義報紙,因此引起訴訟。而希特勒的衝鋒隊!衝鋒隊跟德共的街頭鬥毆,都是舍內雷爾手段被搬到德國的產物。

而卡爾魯格跟出自中產階級貴族家庭的舍內雷爾是不同的,中產階級貴族這個詞兒有點奇怪,但是聯繫到奧匈帝國的歷史就不會顯得奇怪,奧匈帝國或者說哈布斯堡王朝晚期的帝國,實際上貴族是一個很奇妙的階層,一方面是傳統的大貴族正在逐漸退出政治和軍事舞臺,因為帝國廢除了他們在軍隊裡的傳統特權,另一方面是帝國從1880年代開始的高速工業化,於是新興的大資產階級開始迅速登上舞臺,但是這些大資產階級並不太樂意接受貴族頭銜,這一點上他們和德國的資產階級是類似的。奧匈帝國的鋼鐵工業重鎮維特根斯坦就拒絕了貴族封號,同樣的德國的鋼鐵大王克虜伯也拒絕了貴族封號,克虜伯是第二代還是第三代才受封貴族的,老維特根斯坦也就是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爹,對當一個環城大道伯爵沒有興趣。那麼受封貴族的是什麼樣的人呢?

受封貴族的人的後代裡很多出了名比如馮-哈耶克,他的祖父是一個著名的植物學家,比如馮-霍夫曼施塔爾他的父親是一個銀行家,再比如馮-里爾克他的父親是個不得志的軍官並沒有受封貴族,但是他的伯父是一個著名的律師,因為替皇家打官司受封貴族。帝國敕封為貴族的人大多是學者、公務員、自由職業者、也就是中產階級,所以帝國的新貴族反映了新興的中產階級的氣息。舍內雷爾也一樣,他父親是一個在美國學習了鐵路技術的工程師,成為羅斯恰爾德家族投資興建的北方鐵路的總工程師,因此而進入鐵路公司董事會,躋身羅斯恰爾的家族的管理團隊,因此而受封為貴族。實際上也是一箇中產階級上層。而且帝國境內的各民族都是不可靠的,因為一旦帝國瓦解他們都有新祖國,只有猶太人例外,帝國完蛋了他們沒有一個自己的祖國,所以哈布斯堡帝國對猶太人是非常依靠的,這些新貴族裡有大票的猶太人,馮-米塞斯是加利西亞猶太人、馮-霍夫曼施塔爾也是猶太人。

而卡爾魯格並不是這樣的人,他出身貧寒,依靠學習而逐漸躋身於奧匈帝國的中上層階級,他投身政治運動的時候正逢德國和法國大搞信仰鬥爭,被公開的迫害天主教震驚的天主教會發現自己不得不起來面對已經天翻地覆的社會,於是在列支敦士登大公奧地利教會的支持下一個天主教的群眾運動開始發展,這就是天主教社會主義運動。卡爾魯格知道人民需要什麼,所以他積極的投身於這場運動,鼓吹人民的苦難,揭露市政和管理的腐敗,同時號召人民聯合起來,尤其是把每一個窮人的小資本聚集在一起,形成下層階級的金融帝國,這個號召的產物就是國民郵政儲蓄銀行。這是天主教社會主義運動的最大成就之一。

為什麼希特勒要反猶太人?根源在這裡

為什麼希特勒要反猶太人?根源在這裡

奧托瓦格納設計的國民郵政儲蓄銀行。

卡爾魯格知道在政治運作裡出風頭是次要的,所以他的主要運動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他做的主要是團結群眾性的工作,讚美人民群眾,讚美中下層階級,讚美抽象的人民,同時抨擊資本主義,批評資本主義化身的猶太人,但有意思的是雖然他猛烈抨擊猶太人,卻從來不去碰維也納的猶太人,因為這些人掌握著維也納的金融、新聞、輿論、學術力量,而德意志化最深的也是這些講德語的猶太人。所以卡爾-魯格在猶太人問題上有兩句名言一個是“維也納沒有猶太人”另一句更勁爆“誰是猶太人我說了算!”

而希特勒在他的軍事冒險失敗之後,轉而採取合法路線,開始投身大選,鼓吹社會主義,同時與普魯士貴族接近,依靠自己的政治能量與貴族、軍官團謀求妥協和合作,與巴本接近組織聯合內閣,還有他政策裡的社會主義色彩,實際上都來自卡爾魯格。

卡爾克勞斯曾經說過帝國晚期的維也納是毀滅世界的試驗場。帝國畸形的政治制度讓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遠遠的走在了德意志親戚前邊,在維也納這個試驗場里長大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的希特勒在一戰後來到長期經受帝國專治統治,根本不知群眾運動為何物的德國,用自己在維也納學到的東西一下顛覆了循規蹈矩的德國人的精神世界,把這些沒見過世面的德國人推上了毀滅的道路。

1866年戰爭以後的德奧兩國是兩個有意思的樣本,在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議會都被置於一個無足輕重的地位上,而政治權利實際上把持在君主和君主信任的少數政治家和貴族集團手中,但是在德意志帝國這個以君主為核心的小集團擁有三次王朝戰爭帶來的巨大威望,還有因為勝利而緊密的圍繞在君主身邊的普魯士貴族集團的支持,所以帝國的大部分歷史裡,自由派即使是德意志貴族裡的自由派都是靠邊站的,君主和貴族把持著國家,皇帝帝國宰相和議會鬥爭並竭盡全力降服帝國議會。帝國之內的群眾運動、政黨政治的發展水平實際上並不高,德國社會民主黨在1914年之前會見法國社會黨代表談論阻撓戰爭的時候表示雖然社民黨是第一大黨,但是它力量不足,這並不是一句假話。

而在奧匈帝國就有意思了,帝國被把持在皇帝手中,但是皇帝對保守派已經絕望,轉而信任1860年代開始推動皇帝進行自由主義改革的自由派,自由派帶來了帝國的經濟進步,同時推動了帝國的民主化改革,但是自由派震驚的發現民主化改革帶來的新選民根本不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他們推動的民主最終摧毀了他們的執政基礎,於是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議會被迫被擱置,高喊民主口號的自由派不得不依靠皇帝敕令執政,皇帝對這個局面同樣感到震驚,所以對自由派的政策將信將疑,於是在帝國這一階段的歷史上,皇帝總是左右搖擺,人們抱怨說當皇帝“無視議會而採取專制統治的時候,人們是憤怒的,但是人們的憤怒剛剛被專制統治帶來的好處沖淡的時候,皇帝又表示我不再繼續專制統治了我要遵循憲政原則了”。所以奧匈帝國的民主政治、群眾運動,在這種半無政府狀態下實際上發展水平比德意志帝國要高得多。對法國人來說阿道夫希特勒那一套其實無足輕重,因為法國有大票的演說家、街頭鼓動家。對奧匈帝國的維也納來說希特勒也沒什麼了不起,這種人維也納見得多了。但是對德意志帝國人來說希特勒真是個稀罕物啊。所以三十年代的德國,實際上不是德意志自身的意識形態選擇了希特勒,而是一個在德意志荒漠般的政治舞臺上,一個維也納的巨星橫空出世。然後坑了整整一代德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