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首領約定:誰先占領中國誰當王,雖反敗爲勝,但大國說:撤兵!

古代匈奴部落被漢朝重創後,跑到歐洲把歐洲人一陣狂虐,讓歐洲人感受到了這股恐怖的東方部隊。後來又有成吉思汗的子孫征服歐洲,也改變了歐洲,使得歐洲人才知道到遠在東方還有一個更為強悍的中原王朝。

倆首領約定:誰先佔領中國誰當王,雖反敗為勝,但大國說:撤兵!

1

其實,古代中國與西方的交流,不僅通過戰爭,也通過貿易。我們都知道古代絲綢之路,使中國與中亞、北非等國交流很廣,也使得那裡的國家知道地處中原的東方大國。後來阿拉伯帝國在西亞北非崛起後,以迅猛速度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隨後帝國勢力擴張到中亞等地。但隨著阿拉伯帝國膨脹,在他們眼裡沒有拿不下的領土,於是佔領中亞後,阿拉伯帝國就與唐朝發生碰撞,甚至想進一步吞併中國。

倆首領約定:誰先佔領中國誰當王,雖反敗為勝,但大國說:撤兵!

當千年前阿拉伯大軍對中國西部附屬小國進行打擊後,在他們眼裡,中國一定是不堪一擊的。當時率領聖戰大軍的首領是統領伊拉克的哈查智,他給自己手下大將卡西木和庫泰拔下令:誰先攻取中國,誰就當中國王!

當個國王多好,美女佳餚陪伴,正是在這種巨大誘惑力的牽引下,使卡西木和庫泰拔不可一世。他們認為攻下中國不成問題。但他們並不知道,此時他們所面臨的帝國正是大唐帝國。一個經歷貞觀盛世、開元盛世,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很強大的帝國。

倆首領約定:誰先佔領中國誰當王,雖反敗為勝,但大國說:撤兵!

2

阿拉伯帝國大軍東進時,當時直面阿拉伯帝國大軍的是安西都護府。而駐紮在安西都護府裡只有一萬人。但一萬唐軍眼裡也是“天下第一”。因為唐朝根本就沒把阿拉伯帝國當回事。這支守軍與阿拉伯帝國軍隊在烏孜別克斯坦境內交火。很快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國的軍隊。但唐朝軍隊打完後,並沒有乘勝追擊一舉滅掉這股敵軍。這就使得阿拉伯帝國軍隊很快恢復元氣,他們又對西域地區進行侵略,並攻佔了喀什噶爾地區。這支軍隊的首領就是那庫泰拔,他想當國王的心太強烈了。

倆首領約定:誰先佔領中國誰當王,雖反敗為勝,但大國說:撤兵!

不過此時阿拉伯帝國發生了一件很詭異的事,新登基的哈里發蘇曼沒得到庫泰拔認可。庫泰拔認為他才有資格當哈里發。於是庫泰拔率兵謀反,想奪取哈里發,但庫泰拔很快兵敗被殺。

3

阿拉伯帝國並沒有停止對中國侵略。他們一直在醞釀如何打敗唐朝。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國舉全國之力,組織兵力二十餘萬,又向中國殺來。唐朝派出大將高仙芝迎敵,手裡只有兩萬餘人。以小於10倍敵人迎敵,不是倉促應戰,因為唐朝根本沒把阿拉伯帝國放在眼裡,如果是強敵,必定派大軍來支援,但這兩萬唐軍太霸氣。在兩軍戰爭中,唐軍中的葛邏祿兵卻突然臨陣倒戈。高仙芝的軍隊立即陷入兩面受敵境地。唐軍只得撤退,此役阿拉伯帝國勝利。

倆首領約定:誰先佔領中國誰當王,雖反敗為勝,但大國說:撤兵!

此次戰役後,雖然阿拉伯帝國打敗了唐軍,便他們也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直接下令撤退。從此阿拉帝國再沒有與中國交過手。因為阿拉帝國雖然勝了,但也傷亡慘重,他們認識到了唐軍強悍,如果不是軍力佔優,阿拉伯帝國打不過唐軍。

倆首領約定:誰先佔領中國誰當王,雖反敗為勝,但大國說:撤兵!

更多精彩歷史,請關注【泥腿看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