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衛生胡」,不是影視作品的虛構,它的流行和希特勒有關

在各種抗日劇中,對日本人的刻畫是出奇的一致:蹩腳的中文發音、帽子旁邊兩片長長的布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鼻子下面的那一撮小鬍子了。這個細節完美的刻畫了日本人陰險狡詐的侵略者形象,讓人一看到這樣的鬍子就會想到當年的日本人。那這是不是影視作品的藝術加工呢?日本人為什麼要留這樣的鬍子呢?

原來,這並不是影視作品的藝術加工。這種鬍子叫做“衛生胡”,最先流星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德國,講到這裡你是不是想到了什麼?沒錯,當年元首就是留的衛生胡。
日軍的“衛生胡”,不是影視作品的虛構,它的流行和希特勒有關



希特勒認為,這樣的衛生胡能夠保證男人的尊嚴地位,又方便清潔,所以這個“衛生胡”就流行了起來。

至於日本,其實在很久遠的時候也是留這種“衛生胡”的,而且當時留“衛生胡”還是一種地位的象徵。武士在日本就相當於中國的士階層,武士的標準三件套就是一顆忠誠的心、一把武士刀和一撮衛生胡。
日軍的“衛生胡”,不是影視作品的虛構,它的流行和希特勒有關

只是日本處於中華文化圈之中,後來學習古代中國就該成了留“八字鬍”。到了二戰時候,不知道日本人是看見自己的傳統(他們認為)被輸出到了國外還是因為與德國同屬一個陣營就跟風效仿起了希特勒。

不知為何,日本人留的這個“衛生胡”沒有了元首的氣質,反而把他們的陰險狡詐表現的淋漓盡致。

點關注,不迷路。十一月花一群喜歡歷史的人,歡迎大家和我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