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確出了不少進士,但「破天荒」的故事還是成立的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唐朝時,每逢科舉大比,各地官府統一組織本地舉人,一齊前往京師參加考試。一般來說,各地總有一些人才能脫穎而出,狀元、榜眼、探花的歸屬也是風水輪流轉,但是,有一個地區,連著四五十年全軍覆沒,別說三甲了,就連同進士出身也輪不上。

這個地區就是荊南道,人們打趣地把荊南地區稱為“天荒解”。

終於,在唐宣宗大中四年,也就是公元850年,荊南道鐵樹開花,破蛋成功,一個名叫劉蛻的人終於考中了進士,被人稱之為“破天荒”。

這就是“破天荒”的典故。


湖南的確出了不少進士,但“破天荒”的故事還是成立的


這個典故在孫光憲的《北夢瑣言》、王定保的《唐摭言》、李昉的《太平廣記》以及邵博的《邵氏聞見後錄》上都有記載。

不過,有歷史愛好者指出,這個典故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為什麼呢?荊南道的範圍包括了今天湖南的大部分地區,而很多文獻資料都表明,唐朝時期,湖南出了很多進士,在劉蛻之前,至少有15個人金榜題名,最早可以追溯到劉蛻考中進士之前的120年,其中有長沙人、郴州人、永州人,甚至還出過一個狀元。

不過,湖南出進士,和荊南“天荒解”並沒有衝突,原因就是:荊南道的管轄範圍一直在變化。

相關史料記載,荊南道最初是在唐至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57年設置的,最初的範圍裡,湖南的地域並不大,反而是湖北和四川的地域大一些,後來,長沙、郴州、永州短時間併入過荊南道,但很快又分了出去。包括長沙在內的湖南大部分地區真正屬於荊南道的時間只有四年,公元761年到公元764年。


湖南的確出了不少進士,但“破天荒”的故事還是成立的


從劉蛻考中進士的公元850年前推50年,荊南道的範圍主要是荊州、澧州、朗州、峽州、夔州、忠州、萬州、歸州,相當於今天湖北荊州以西、重慶以東以及湖南北部,還真不包括愛好者提出的出進士的地區。

因為荊南道的範圍一直在變化,所以荊南道“天荒解”還是可能的,並進來又分出去的地區出了進士,誰也控制不了,進士的名額更不能算在荊南道的頭上,只能說荊南道很倒黴。


湖南的確出了不少進士,但“破天荒”的故事還是成立的


不過野史中的記載還是有添油加醋胡編亂造的地方。

《太平廣記》說,劉蛻“破天荒”之後,“時崔鉉作鎮,以破天荒錢七十萬資蛻。蛻謝書略曰:‘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

劉蛻為荊南人爭了面子,鎮守荊南的魏國公崔鉉自掏腰包獎勵劉蛻七十萬,但劉蛻婉言謝絕,說:“五十年來沒人中進士,只能說是大家沒有發奮。但就這方圓一千多里的地方,還稱不上是‘天’,所以不能稱為‘天荒’。”

問題來了,崔鉉是在“鹹通初,徙山南東道、荊南二鎮,封魏國公,卒於江陵。”“鹹通”是唐懿宗李漼的年號,時間為公元860年至公元874年。也就是說,崔鉉最早也就是公元860年才成為荊南的父母官,而劉蛻中進士那年是十年前的公元850年。


湖南的確出了不少進士,但“破天荒”的故事還是成立的


在崔鉉就任的時候,劉蛻已經被貶成“華陰(陝西華陰市)令”了。

所以,有關崔鉉和劉蛻之間的“獎金”故事應該是不存在的。

附贈一個宋朝時關於“破天荒”的故事。

蘇軾被貶在海南的時候,很是看重當地一個名叫姜唐佐的學子。海南這地方,也是很多很多年都沒有出過進士了。這一年,朝廷頒佈大赦令,蘇軾打點行裝準備離開海南,臨行前,蘇軾寫了一句詩,鼓勵即將進京趕考的姜唐佐,這句詩是“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蘇軾還說,等你考中了進士,我就把詩句寫完整。


湖南的確出了不少進士,但“破天荒”的故事還是成立的


等到姜唐佐考中進士之後,來到蘇軾的家鄉,蘇軾已經去世。蘇軾的弟弟蘇轍續寫了當初哥哥的詩——

生長茅間有異方,風流稷下古諸姜。

適從瓊管魚龍窟,秀出羊城翰墨場。

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

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目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