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家被調研公司扎堆五大行業 科技股成機構走訪重點

三季度以來,包括公募、私募、券商在內的各類機構調研上市公司的活躍度明顯升溫,尤其是科技類公司成為機構調研的重點。《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 順數據統計發現,三季度以來被機構調研的627家公司主要扎堆在電子、輕工製造、家用電器、通信、計算機等五大行業,上述被機構調研公司家數佔行業內成份股總數比例分別達到32.44%、28.33%、27.42%、26.47%、22.27%。

電子行業方面,三季度以來,機構共調研73家電子行業上市公司。其中,海康威視(541家)、大華股份(228家)、歌爾股份(221家)、滬電股份(217家)、利亞德(200家)、順絡電子(142家)、信維通信(105家)和立訊精密(102家)等8家公司接待機構調研家數均在100家以上。此外,包括深南電路、深天馬A、潔美科技、工業富聯、兆易創新、飛榮達、視源股份等在內的16家公司接待機構調研家數也均在40家以上,後市投資機會備受機構關注。

良好的業績表現或成為近期機構頻繁調研的重要動力。統計顯示,上述73家公司中,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達到57家,佔比近八成。其中,全志科技、卓翼科技、碩貝德、納思達、高德紅外、東山精密、維信諾等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均實現同比翻番,高成長性尤為凸顯。此外,三季報業績表現出色,截至目前,已有35家公司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達30家,佔比近九成。其中,全志科技(2499.59%)、卓翼科技(346.37%)、高德紅外(150.00%)、東山精密(102.40%)和滬電股份(140.89%)等公司均預計2018年三季報淨利潤同比翻番。

對此,平安證券表示,目前智能機已經逐漸飽和,手機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從二季度國內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可以看到,華為、OPPO、VIVO、小米等品牌廠商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未來行業小廠商逐漸被擠出市場。下游品牌的集中也會帶動上游零部件廠商向龍頭集中,具有優質客戶的零部件廠商更具有競爭力。隨著蘋果新品的發佈及消費電子傳統旺季的來臨,重點關注立訊精密、歐菲科技、信維通信、東山精密、水晶光電、欣旺達等。

輕工製造方面,三季度以來,機構共調研34家輕工製造行業上市公司,佔比近三成。周大生(182家)、好萊客(181家)、中順潔柔(154家)、尚品宅配(101家)、勁嘉股份(67家)、索菲亞(56家)、裕同科技(47家)、好太太(38家)、歐派家居(35家)、合興包裝(24家)和雙星新材(20家)等公司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均在20家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以來密集接待調研的上市公司中,前期調整較為充分的科技領域的成長股成為機構調研的重點領域。計算機行業方面,三季度以來,機構共調研47家計算機行業上市公司,佔比近三成。廣聯達(234家)、衛寧健康(199家)、超圖軟件(195家)、美亞柏科(151家)、立思辰(119家)、漢得信息(119家)和石基信息(110家)等公司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均在100家及以上。

廣聯達較為典型,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55億元,同比增長17.1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3.55%;實現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32億元,同比減少0.97%。

對於該股,浙商證券表示,公司的工程造價業務雲轉型加速,收入和預收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工程施工業務市場需求迫切,公司上半年完成了內部整合,下半年增速有望回升。暫不考慮公司創新和生態業務,預計公司2018年至2020年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5.44億元、6.79億元、8.62億元,對應每股收益分別為0.49元、0.61元、0.77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5.13%、24.83%、27.03%,維持“買入”評級。

此外,家用電器、通信等兩行業上市公司被機構調研的公司家數分別達到27家、47家。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在市場震盪的背景下,甄別並選擇績優成長股通常是最安全有效的投資方法。包括機構在內的各類投資者對績優股的集體追捧,有望推升股價,從而形成正向循環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