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率領百萬大軍反清,勝利在望,卻因一個愚蠢的舉動功敗垂成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起兵反叛清廷。

當時,清廷皇帝是著名的康熙。那一年,康熙皇帝只有19歲,在老謀深算的吳三桂面前,簡直就是“乳臭未乾”的小娃娃。因此,吳三桂起兵後,很快就控制了雲南、四川、貴州以及湖南的一部分。吳三桂在全國各地的黨羽部將又紛紛響應,局勢一度對吳三桂相當有利。

吳三桂率領百萬大軍反清,勝利在望,卻因一個愚蠢的舉動功敗垂成

明朝末時,吳三桂是山海關總兵。明朝覆滅之際,吳三桂引狼入室,將清軍放進關內。其後,又“矢忠新朝”,為清廷效犬馬之勞,竭力絞殺李自成、張獻忠等反清力量,大肆斬殺朱明後裔,又殘忍地殺害永曆帝朱由榔。

由此,人們對吳三桂深惡痛絕,將他牢牢地打上“大漢奸”烙印。

但是,這次吳三桂起兵,大部分人還是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在後來清廷做的統計中顯示,吳三桂起兵後,各省布政使以下文職官員中,有523名投靠吳三桂部隊。由此可見,許多漢人官員,並沒有因為他是一個“大漢奸”事而介懷。也正是在無數明朝文武官員的響應和歸順下,吳三桂起兵之初,才會進展順利,勢力最盛時,控制了雲貴川陝甘湘桂贛閩浙十省土地,盛極一時。

吳三桂率領百萬大軍反清,勝利在望,卻因一個愚蠢的舉動功敗垂成

當時清廷在關內紮根並不深厚,朝廷也清楚自己的實力,只不過是外強中乾,甚至有過逃回老家的想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吳三桂保持這種態勢,用不了很長時間吳三桂就可以把清軍趕回關外。

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而不是小好的時機,吳三桂自己做了一個愚蠢舉動,導致功虧一簣、功敗垂成。

兩個字:稱帝

1678年,就在吳三桂起兵的第5年,時年66歲的吳三桂自知時日不多,在衡州稱帝,國號“大周”。

吳三桂率領百萬大軍反清,勝利在望,卻因一個愚蠢的舉動功敗垂成

此舉一經宣佈,天下愕然。因為在這之前,吳三桂一直打著“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的旗號,這一稱帝,就扯掉遮羞布,說明吳三桂起兵,還是為了他的個人私慾。這樣一來,因為“興明討虜”口號嘯聚而來的部將,自然就人心渙散,各自為戰了。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這仗也就沒法打了?幾年下來,康熙皇帝從容整合軍政力量,依次掃滅各地反清力量。

1681年,清軍攻陷昆明,三藩之亂終告平定。

吳三桂率領百萬大軍反清,勝利在望,卻因一個愚蠢的舉動功敗垂成

在很多歷史劇甚至文史中記載,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打敗各路藩王,滅掉陳友諒推翻元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自己實力沒有足夠強大的時候拒絕稱帝,他知道一旦稱帝就會吸引各路藩王的矛頭直至自己,元廷雖然已經沒落,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集中兵力討伐,朱元璋一定亨受不住,所以即使他實力雄厚依然沒有在天下大定之前稱帝。

前人的智慧吳三桂沒有學到,如果吳三桂認識到這一點,沒有過早稱王,或許歷史會再一次被改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