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在很多長輩的眼裡,對電子遊戲這件事是有很大偏見的。

在他們眼裡,遊戲是“不入流”的,是影響孩子學業的,甚至認為是輕易就能毀掉孩子的一生的“魔鬼”。

那麼,我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對遊戲的認識或許並沒有那麼客觀的家長能夠重新認識遊戲,也希望能為熱愛遊戲專業卻因為家長不支持阻礙了前進的步伐的同學扭轉乾坤,不客氣。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 本期分享人 |

L同學

獲得SMU-遊戲設計(MIT)offer


01

初到SMU

“第一天就給我發了個外星人”


今年年初我拿到了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的offer,八月中旬進行報道入學。入學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外星人筆記本電腦。我當時整個人就嗨了。我覺得其興奮程度就沒有必要再去贅述了,相信玩遊戲的人都懂。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而SMU的學習氛圍也是把我嚇的不輕,不光是中國孩子還是外國學生,都是非常的積極好學。適應了國內大學本科課堂上,老師提個問題全班鴉雀無聲的場景。一下來到了SMU,嗬,不得了,上課老師提個問題全班幾乎一半人舉手。在國內讀本科時,你舉手回答問題好像顯得積極得很“異類”,但是在SMU,老師問了好幾個問題你都不舉手,你才是那個“異類”。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而在入學第一週的週末,更是進行了一個有趣的Game gym。班裡進行分組,一組4-6人的樣子,12小時內完成一個遊戲開發。最後大家一起來進行展示。主要目的其實並不是說考察你的能力或者說是考試之類的,而是一種讓同學們更快破冰,快速融合到一起的一種方法。讓你能更快的熟悉和融入環境。然而就是這種短時間內的遊戲開發,有些學員都能做的非常優秀,我記得有一組最後完成一個3D的遊戲成品,遊戲設定非常有趣的同時居然還能做得非常完整,令人不得不承認確實很厲害。中晚飯學校還很貼心的幫我們訂了餐,中午是披薩,晚餐是德州著名的BBQ。反正那天就是非常開心啦。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而這週末還會有EA公司進行FIFA項目的producer來進行學校演講,一起去參觀遊戲工坊等等,週末生活非常多姿多彩。總的來說,到目前為止在SMU的學習生活還是非常充實和開心的。而且SMU的遊戲產業鏈也非常成熟,會把多年開發遊戲流程經驗濃縮到這兩年來讓我們學習,這兩年對我們來說其實就是等於是在整個遊戲工業體系產業鏈中從前到後去進行的一個深度學習。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02

選擇遊戲設計的原因

“廢話,當然是因為愛打遊戲啊”

我的本科是在北京某藝術類高校學的數字媒體,當時覺得專業學的知識內容多而不精,泛而不專。且就業大多是交互設計領域,並不是一個讓我會感受到“腎上腺素”的工作,那時就隱隱有了轉專業的想法。而促進這個想法的,是大學沉迷遊戲過程中遇到的一款打開我新世界的大門的遊戲——《合金裝備》。讓我徹底改變了我對遊戲的看法,原來遊戲還能這樣做成一個藝術品?太牛逼了吧。也因此,這款遊戲的設計師——小島秀夫成了我的人生偶像。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又在打遊戲的機緣巧合之下,大二時參與了遊戲社交圈裡兩個學長關於遊戲的畢業設計,後面加上一位老師推薦我去參與了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一位教授的遊戲項目設計,從而積累了許多項目經驗,也算是比較深入地瞭解到了這個行業。這些經驗讓我更加確認了我對遊戲產業的熱情,也更堅定了我選擇遊戲設計專業的決心。

03

為什麼會出國留學

“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出國留學了”

其實選擇出國留學的原因很簡單,當時並沒有考慮太多。我的一個發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小孩”那種超級學神。考上了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與科學大科目下的機器學習專業——這種凡人一般都聽不明白是什麼玩意兒的專業……而發小也跟我分享了他的留學經歷,以及在國外的許多收穫等等。加上我對遊戲的熱愛,就這樣,我就跟家人一起商量說,那我也跟他一樣出國學個遊戲設計吧。

而影響我的擇校是因為一個特別優秀的國人遊戲設計師——陳星漢。因為他就是南加州大學畢業的,所以當時是把南加州大學設立成的理想院校,作品集都是根據南加州大學的風格和要求創作的。但是在申請南加州大學中我也遇到了人生的瓶頸——語言。南加州大學的託福要求是100分,所以當得知我託福成績考了86分的我是絕望的。於是,心灰意冷的我選擇了在Princeton Review's上2017年遊戲設計專業研究生學位大學排名第一的南衛理公會大學(哈哈哈哈哈)。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04

如何選擇機構

“因為只有你們教這個啊”

遊戲設計這個專業大概可以分為三部分:美術、策劃和程序。而這個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並不是每個機構都會有教這些方面的老師。輾轉去了三四所機構,大多都是隻能輔導美術或動畫方面,而只有老師是能將這三個方面全都囊括在內的。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出國文案老師,專業方面一共有三位老師:崔老師、李老師和梁老師。

首先是崔老師,同期一起上課的還有另外一個劉同學,我們私下都非常認可崔老師的專業能力。我覺得能力這東西,不是靠嘴說的。當時第一節課他一拿出他完成的項目作品,我跟劉同學一看,就一切盡在不言中了。而劉同學最後也拿到了紐約大學的offer。

其次是李老師,李老師教的是程序,其中有一款叫Unity的遊戲引擎。在這裡推薦一下這款遊戲引擎,非常適合初學者,一是因為它使用的編程語言適用性比較廣發,二是因為它支持多平臺輸出。也就是在李老師的指導下,我才能用Unity去製作完成後面的作品集。

除了Unity之外,他還教了我很多三維軟件的基礎使用方法和最後基於策劃文檔做的一個demo。

L同學 部分作品集展示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最後是梁老師,

梁老師也教我使用了很多之前並沒有深入接觸的軟件,比如zbrush啊還有一些三維雕刻軟件,幫助我完成作品集中一些三維模型的作品。話說和梁老師相處簡直太開心了,可能因為我和梁老師都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比如共同喜歡的漫威角色還有一些藝術領域共同喜歡的藝術家,我們兩個的口味特別搭。許久沒見了,還是甚是想念他。

所以說,我選擇漢藝的原因很簡單。我想學什麼,這裡都能毫無保留地教給我,那我為什麼不選擇他呢?


05

製作作品集

“沒有什麼血淚史”


在輔導的過程中,我整個人是非常亢奮的。說實話,並沒有感受到困難或者說很累想放棄的時候,或許是因為一方面是因為屬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一方面三位老師都非常專業且能給我非常大的幫助,確實帶我打開了很多眼界。而且在整個作品集的方案計劃、實行過程中,老師會給我方向上的指導,告訴我怎麼往前走。但是具體怎麼走還是靠我自己跟著不同的老師不斷的學習,最後將這個項目實施落地出來的。

L同學 部分作品集展示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比如說像學習三維軟件時,我習慣性的會一週有一個進度計劃,然後一週結束後我會把我已經完成的部分給老師看,他就會對我已經完成的部分進行遠程編輯指導,就是怎麼使用工具能讓效果更好之類的,但是這個東西他是不會發給我的。說的簡單點就是他不會幫我做,只是會演示給我看,告訴我該怎麼做。所以就是整個建模開始到最後,老師都沒有動過一筆,都是我自己完成的。相當於幫我把控方向。所以整個作品集完成時我特別有成就感,這跟拿不拿到offer沒關係,因為它就是我自己獨立完成的。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L同學 部分作品集展示


成功案例|我靠打遊戲考上了全美第一


說到這我又想起來,真的得好好誇一下網絡授課。雖然當時我人在北京,但是我還是更喜歡接受網絡授課(也許是因為專業的原因),網絡授課不但解決了地域上的距離問題(下課後去的時間正值下班高峰期,地鐵國貿站的人多得真的能把我褲子擠掉),還能反覆來回看老師的軟件操作,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暫停截圖給老師,老師也會非常耐心。加上我對遊戲的熱情,不會聽著聽著就睡著,反而越聽越起勁,網授課對我這種人來說完全沒有什麼缺點。

06

給學弟學妹的建議

“世界上愛打遊戲的人很多,愛做遊戲的人很少”

最後我想說的是,喜歡玩遊戲的人不一定能做出好遊戲,但是不喜歡玩遊戲的人一定做不好遊戲。而遊戲這個東西,是魔鬼還是天使,完全就看你自己怎麼去運用它,跟遊戲本身無關。不是說玩了上千個小時的lol,你就能製作出一款全民遊戲。而我建議大家如果確定了目標,就不要一步三回頭,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從而對自己的選擇猶豫不決,這樣反而會浪費更多時間。

想做什麼就去做。這句話的重點不是“想”,而是去“做”。就像你現在腦袋裡確定的目標是想出國留學,那麼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報名一個優秀的作品集培訓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