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學霸牲口,爲什麼那麼突出!

牲口這個詞,基本是國內外藝術設計學生對自己的統一認可,累死累活不知晝夜的日子就是日常,

但是這樣兢兢業業的學習卻還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國外的人成事兒的就是特別多,國內的工作之後不過是更進一步的苦命生涯,很多同學和我說過這個情況後,最後都會悲痛欲絕的吼一嗓子:簡直沒天理!!

我的本科研究生都在國外讀成,回國之後對於這個結果其實有一些的發現:國內的同學擅長學習,但不太擅長創造。這也是我到漢藝的原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改造這個現狀,填補國內外教育之間的差異。

“差異”這兩個字,還是太形而上,今天的文章我採訪了多位情況不同的學生和朋友,然後與自己國外多年的學習生活做對比,將不同點集中在三個方向上:理論、靈感、社交,每一個方向下都是鮮活的例子,大家看到或許會因心理落差略到不適,但看完之後的你可以做到知己知彼,這是制定申請策略的第一步,我來幫你一起走。

01 理論牲口

“裝逼不是目的!!”

多數同學在經歷完初高中歷史後,聽到各種史冊人物很容易腦仁疼,這個病症在我剛接觸攝影時也一樣存在——有些同學張口蘇珊桑塔格閉口羅蘭巴特爾,一上點評課就會跟你聊表達形式,最後再給你說十幾個壓根沒聽說過的藝術家的名字......而我真的只想聊對藝術的感覺。

可到研究生時,我竟也成了這樣的人:從大一開始,我們必修的文化課程便從藝術史到心理學全方位涉及,各種遠古時代相關資料教授都能給你找到,還有老師心血來潮就讓我們兩週讀完一本社會學概論。

國外的學霸牲口,為什麼那麼突出!

所以一個標準的國外本科攝影學生,雖做不到博古通今,但專業理論的深度到業餘知識的廣度上都比國內的同學高出許多。因此SVA讀研時我發現一個蠻大的差異:整個班接受美國本科教育的同學都是這種”理論牲口”,而幾個剛從國內過來的同學在面對話題時會有些不知所措。

臨近畢業時,我曾與系主任就理論學習的重要性進行過一次暢談,老師站在學校角度給我的解釋是:藝術形式其實早被各大藝術家開採發掘出很多,蹩腳的模仿和抄襲都很常見,只有深度的思考配上合適的表現形式才能讓你的作品獨樹一幟。藝術史類課程的安排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考寬度,只是真的貫徹到教學中則是看老師自身的知識積累量和對教育的態度。

我在研究生階段的作品▽

國外的學霸牲口,為什麼那麼突出!

所以,想要學好藝術,首先要找到一個夠格稱為“理論牲口”的老師,才能帶你更好的將“拓寬思想”這個虛渺的詞彙落地,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而評判標準沒有上限,我在本科是達到了這樣的閱讀水平,以數量級區分:

5本:當代藝術批評

4本:藝術史、心理學專著

3本:影像史、哲學理論專著

2本:攝影史、政治學研究、現象學專著

1本:語言學研究、建築史

27本處於同班同學的上等,加上研究生至今的閱讀,我基本算作一個攝影專業中高級“理論牲口”圈層成員。

02 靈感牲口

“日常生活都能“被藝術”

第二個牲口種類,與國內外教育差異有一定關係,但更多在個人,也是大家提高自己的一個好入口。

先說基礎教育,國外的情況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開放式教學,注重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國內教育大家身處其中更是清晰——填鴨式教學,注重基礎知識的堆積和成績。這樣兩種方式各有好處,國內的同學基本功比國外要紮實,國外同學創造力更強。

但就我在國外的學習體驗及國內教學接觸學生對比來說,國內外同學中都有被稱為“靈感牲口”的人,但這些做的好的同學特點也很清楚——對生活敏感,時刻處於“思考訓練”當中。他們往往會看到那些平時生活中有趣的細節,將他們作為靈感迸發的導火索。

國外的學霸牲口,為什麼那麼突出!

以我一位同學(暫稱為John)舉例,先說一聲這個例子有點兒極端,請大家跟著我說的去想,不要走偏:

大二時John在家裡舉辦轟趴,幾杯151下肚之後已經神志不清,他突然拿起家裡的滅火器大噴起來,致使一位女生不幸當場昏倒(已道歉),John被警察以故意傷害罪拘留。

接受過教育他並沒有意志消沉,甚至那學期各科期末作業,手板課John畫的是他被抓捕手上戴著手銬的時刻,銅板課畫的是他在監獄中每天的生活,石板課畫的是他出獄後跟那個被他噴暈的女孩的幸福生活,最可笑的是他平面設計課做的是下次轟趴的邀請函,上面有個滅火器。

我在前面做出諸多解釋的原因是,大家看到這個例子可能想到的是“荒誕和愚蠢”,但我更希望大家能夠看到這個案例背後,這位同學在一個自己經歷上的創造力。當然這樣的經歷不是人人都有,但你有的經歷也是別人體驗不到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帶給你的感受和你的思考都有發展成一個項目的可能。而成為一個“靈感牲口”的標準,我給大家一個:

我的本科四年創作了30+項目,最終完成11個項目。

研究生二年創作了12個項目,最終完成了6個項目。

這個水準,大概算是中級“靈感牲口”。

研究生畢設作品▽

國外的學霸牲口,為什麼那麼突出!

國外的學霸牲口,為什麼那麼突出!

03“社交牲口”

“人是萬物之本”

國內人對歐美學生生活的幻想,多是美劇中歌舞昇平夜夜笙歌的模樣,在這裡我要鄭重的告訴大家,藝術留學生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並且我們為此自豪!

在歐美的大學裡,多數同學都秉持著一個觀念:work hard,play hard。 翻譯成中文就是:鞠躬盡瘁,娛樂至死。國外娛樂方式基本上分為三大類:轟趴,社團,校外酒吧。而這三種方式在國外院校都有較為清晰的社交目的:

  • 轟趴——認識學校內不同專業的學生,並且迅速提升你們的友情的最好的方式
  • 社團——是在特定領域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 校外酒吧——接觸社會,認識很多專業人士
國外的學霸牲口,為什麼那麼突出!

再和大家分享個有意思的同學故事,這位同學我暫稱為Mark,Mark是個典型富二代wasp,起初天天在50平米的宿舍開爬梯,成為風雲人物。後來被家裡斷了經濟來源為賺生活費,Mark申請學校吉祥物扮演者(學校支付所有學雜費,並且每月有生活費補貼),Mark的人緣讓他與第二名之間的票數堪稱“斷崖式”差距。

大三他在校外酒吧喝酒,認識了一個華爾街投資人,大四創業幹起了對華貿易,走上了自己的人生新道路。這個例子我經常拿來和學生說道,閒談之餘也是想告訴大家一味埋頭創作會讓你成功,但是也會造成你“難以融入周圍”的危險,伯樂或是好運氣不是從天而降都是要自己去爭取。作為一個社交牲口菜鳥入門級,我與大家分享下我在國外的社交履歷:

參加了兩個社團

轟趴無數次

酒吧認識的藝術領域人士共30+

大學重要展覽及工作社交圈▽

國外的學霸牲口,為什麼那麼突出!

以上內容,不過是我國外多年學習生活的一個總結,想和大家說明的一點其實也很清楚:努力這件事情,用到正處才算做有意義。國內教育都沒能為大家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而更多的認知差異也橫在你和名校之間,不跨過這些坎,即使僥倖入學國外頂級名校,也很難順暢的進行學習上無縫連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