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爲何要寫少帥張學良?

張愛玲為何要寫少帥張學良?

大陸的張愛玲全集出了好幾版,堂堂皇皇地上架了好幾年,可是隔三岔五就會有張愛玲的新作上市,先是《小團圓》,現在又有《少帥》,搞得很多媒體朋友摸不著頭腦,每次新小說上市都想採訪作家張愛玲,鬧了不少笑話。新作是沒有的,斯人已逝,舊作當新作包裝,用張愛玲文學遺產繼承人宋以朗的話說,這樣大戰旗鼓地包裝宣傳,是想引起張學研究者的注意。他倒是坦然,家中還有大量張愛玲的書信和作品手稿亟待整理出版,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這幾年還會有當紅女作家張愛玲新作頻出的喜訊,望各大媒體朋友奔走相告。

《少帥》的故事引人注目是因為張愛玲以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愛情故事作為藍本,勾勒一副近代民國的傾城之戀。張愛玲有句話說得好,《少帥》的核心在於終身拘禁成就了趙四的愛情。但是這個故事最終爛了尾,原計劃的十章,只完成了七章,從趙四結識張學良,到東北易幟,張學良南下南京結束。

張愛玲為何要寫少帥張學良?

張愛玲寫《少帥》有點想在國外揚名立萬的意思。小說用英文書寫,故事也特意選了海外人士比較熟悉的張學良,為了寫作,特意從美國飛回香港和臺灣蒐集資料,一度有機會還想採訪張學良,可見很是看重這個題材。小說的內容上也做了不少的妥協,比如其中幾段趙四與張學良的性愛片段雖然含蓄,相比她以往的作品仍嫌大膽露骨。比如她把趙四與張學良的年齡拉開了幾歲,說他們相識的時候趙四小姐只有十三歲,而張學良已經二十六七,是有婦之夫,兩人的幾場性愛有種打破禁忌的香豔之色,似乎受到了當時正在美國熱議的《洛麗塔》的影響。這種不惜改變歷史原貌的手法,可以看作是為了打入美國市場的妥協。

但是她沒有想到這個故事並未如她料想的受人歡迎。小說完成的幾章,首先拿給了外國友人看,都說不好。不是愛情故事不好,而是為了虛構方便,小說中用了很多“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的說書手法,一干人在席間閒聊,你來我往,講述民國的歷史,而且由於偷換了人名,很多傳說和故事倒是真的,人物卻無端的分辨不清,就連熟讀民國史的人都稍難理解,更別說寫給對民國史一竅不通的外國人看。再加上張愛玲逐漸對張學良失去了研究的興趣,這個故事最終是寫不完了。

張愛玲為何要寫少帥張學良?

張愛玲的觀點很有意思,她說說張學良很討厭,稱之為“坐大轎車的自由主義者”,與其他的官二代並無二致,沒有經過真正的考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東北易幟,與其說是為了民族大義,倒不如說是因為父親的去世,他失去了主心骨,一直做慣了養尊處優的富二代生活,所以想重新找回這種既不用操心大局,又可安然享樂的生活方式。說白了,想當富二代,就得找個新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