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人演戏,此生足矣!朱旭老爷子,走好!

央视网消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艺艺委会顾问、离休干部朱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15日凌晨2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9月14日上午网传朱旭去世的消息,最后确定为谣言。今日凌晨7点再看到类似的消息,多么希望这又是一出乌龙,可是事实不如人愿。

15日凌晨04:30,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官方微博公布了朱旭去世的确切消息。


演人演戏,此生足矣!朱旭老爷子,走好!


人艺孙丹在评论中写道:“这个时候,我们自己都希望是谣传……”


演人演戏,此生足矣!朱旭老爷子,走好!


在我们的心中,在观众的心中,又何尝不是。

在许多观众眼中,朱旭表演细腻传神、风趣幽默,很多影视作品广为人知,像电影《心香》、《变脸》《洗澡》和《刮痧》。其实,人们并不大了解,他还有着一个很长很深的话剧生涯。他是一个从话剧舞台走上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的演员,但他的“根”还一直深深地扎在舞台艺术里。

1949年,年仅19岁的朱旭离开家,考到华北大学的文艺干部训练班,经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就投身到火热的革命宣传中。进到人艺时,朱旭才20出头,一米八的瘦高个和东北人的爽直脾气。


演人演戏,此生足矣!朱旭老爷子,走好!


在北京人艺的《人艺之友》报里有许多演员的漫画,朱旭那幅漫画下的题诗头是“台上口悬河,台下结巴磕”。

“朱旭着重在吐字练气息,纠正口吃,这些勤学苦练基本功的精神一直延续很多年。”朱旭已故的夫人、北京人艺演员和编剧宋凤仪曾在《老爷子朱旭》一书中写道。

那时的朱旭,外在条件并不算好,嗓子也不亮,还有挺严重的口吃,日常有时候越着急越说不出来,甚至憋得满脸通红。但只要是上了台,朱旭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角色的情绪中,不治自愈。

话剧大师洪深曾说:“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朱旭始终将这两句话作为自己从艺的座右铭。他善于观察,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过数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在《蔡文姬》里扮演左贤王。这个角色突然要与相爱很深的妻子蔡文姬“生离”,处于极端痛苦之中,竟然表示要把全家(包括自己的妻子和一儿一女)都统统杀掉。然而,左贤王又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英雄好汉,为了民族和睦的伟大事业,最后依然送走了蔡文姬,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朱旭喜欢左贤王这种性格,强悍粗犷的脾气与细腻周到的感情结合在一起,正是相反相成的大开大合,可以极大地满足演员在创造人物上的需求。

朱旭在美国名剧《哗变》里扮演一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能言善辩、自尊心强,以至精神失常、语无伦次、口出秽言、性格偏狂的魁格舰长。此角色难就难在在舞台上没有什么行动作为,不用形象展现情节,全靠一口气“干说”出1800个字的长篇台词。

然而首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演出结束以后,美国导演赫斯顿紧紧地抱住了朱旭,说:“谢谢!谢谢!”朱旭也由衷地对赫斯顿说:“我非常感谢你!”


演人演戏,此生足矣!朱旭老爷子,走好!


曹禺说:“许多年纪大、体力弱的伟大演员,死也不肯离开他的舞台。历史上很有一些演员,鼓尽最后一口气,读出悦耳的台词。”

朱旭对于舞台艺术有着一份扯不断的深情,尽管他每次演出以后都要说:“这是我最后的谢幕演出了!”然而,他总是管不住自己,还会一演再演、再再演……

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82岁的朱旭还是站在了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扮演《甲子园》中的姚半仙,这是他最后一个话剧角色,至此,他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站了整整一个甲子。

有人称他是大器晚成,更有人说他是“老来红”,舞台之外,他通过电影、电视与观众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1984年,已经54岁的朱旭初涉影坛,从此便成为了银幕和荧屏上的常青树。他先后参演电影《红衣少女》《清凉寺的钟声》《变脸》《小巷名流》《鼓书艺人》《阙里人家》《心香》及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似水年华》《沧海百年》《日落紫禁城》等。

从艺六十余载,他舞台上下乐乐呵呵,有着睿智的幽默。在同辈艺术家面前,他是相伴一生的艺术伙伴,在晚辈面前是德艺双馨,高山仰止的艺术大家。在观众心目中,是儒雅的君子,慈爱的长者,可爱的老头儿。不留痕迹的表演“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下围棋、拉京胡、扎风筝、习书画、画彩蛋,他都广泛涉猎、得心应手。由喜爱到精通,他将爱拉京胡、爱唱戏的技能用于艺术创作。在话剧《名优之死》中,他操着京胡上阵,技法娴熟,让人叫绝。他还曾为影视配音、配唱,让人感受到一位演员的超群技艺和深厚的生活积累。

朱老爱酒,儿子给他取的微信名就叫“酒龄”。在人艺,他有一帮酒友,英若诚、于是之、吕齐、张瞳、林连昆、童弟、童超等,觥筹唱和,雅韵人生。


演人演戏,此生足矣!朱旭老爷子,走好!


每当晚上演出结束以后,大家纷纷聚在一起吃夜宵,把酒言欢。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他们的晚年。

“此生足矣!”朱旭说:“每当我端起酒杯,眼前总浮现出我们当年或是把酒言欢,或是借酒浇愁的场景。酒,让我这辈子结识了这么一群至情至性的朋友。”

1984年朱旭因饰演话剧《红白喜事》中的三叔,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1991年获第二届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金狮奖”。1996年,66岁的他因《大地之子》蜚声日本影坛,获日本广播文化基金会颁发的“最佳男主角奖”和NHK颁发的“银河奖”。他因在电影《刮痧》中的精湛表演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2001年同样因电影《刮痧》中扮演的许父,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朱旭留下的不仅是一座座奖杯,还是始终闪光的做人从艺的品格。

斯人已逝,留给人间的永远是经典。老爷子朱旭对于观众来说,永远是一名“新”演员。什么作品称得上宝贵呢,大概是无论过去多久,依然在哺育后来者。老爷子,一路走好!(文/李珊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