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來了爲何「炸鍋」?

撰文/顏光明(網通社汽車研究院院長)

“未來的汽車在夢幻般紛紛變為現實的今天,實際上已經分辨不出虛實。”也許正因為此,才吸引人,在不確定因素的刺激中獲得商機,或者說找到了利益的驅動力。對於創新者來說,風險始終是激勵成功的荷爾蒙。

特斯拉来了为何“炸锅”?

特斯拉獲批,落地上海浦東。激起的波瀾已遠不止開放政策的落地,而是炸了鍋的誘惑,這意味著中國成了世界汽車的擂臺。此舉的“厲害”不止是打破了合資的股比,而是獨資,一步到位,直面中國市場,走在了所有跨國車企的前面,把豪賭轉為強勢,將傳說變成了現實。這背後究竟是何原因促成?也就成了媒體追逐的看點,為觀察者提供了現象的空間,。

從股比放開到獨資,特斯拉繞開紛爭,搶了頭籌,徹底單幹,反而甩開膀子好乾事。也許這正是挑戰中國汽車業真本事的時候了,同時也在向站在背後的合資企業的外方下了戰書。提請大家關注的是,這種單挑所引發的競爭格局的改變,都是以中國市場託底為前提,在利用中國資源在打一場“汽車的世界大戰”。

特斯拉来了为何“炸锅”?

特斯拉來了。也許不是顛覆和重新洗牌那麼簡單,更不是鯰魚般那麼草根,而是一場新的思維和技術的攪局者,摧毀的也許不僅僅是汽車舊的盔甲,還有固化的思維和陳腐的商業模式,以及過時的汽車理念和消費方式。但也應看到,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高大上藉助環保轉型的名義在變革傳統汽車的同時,事實上是在轉移汽車奢華的視線,為汽車奢侈品貼上新的標籤,對汽車進行新的技術包圍,或設置新的“陷阱”(技術噱頭),提高市場準入門檻。

所以,面對汽車電動化和汽車智能化的洶湧大潮,人們更多關心和看中的還是機會和商業的誘惑。這本身無可厚非,問題是,定位和價值取向值得關注。就特斯拉而言,它的定位是為少數人定製的豪華高端車,提供的是高大上的標籤。而尷尬的是,那些老百姓買得起,用得起的電動車則在艱難生存,無人問津。值得思考的是,尤其是我們的精英們,為何只追慕高大上,卻不願為蒼生去解憂?

特斯拉来了为何“炸锅”?

美國《連線》雜誌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說,“我們被各種各樣的技術包圍著。關鍵在於我們應當有所選擇。的確,很多高科技產品都很有用,但是,我們不需要使用所有有用的東西。”當下汽車技術氾濫成災,在言必智能化下,連倒車和駕駛都要智能化,那開車的樂趣還有嗎?其普及的意義又在哪裡?

從對汽車的選擇到電動車的選擇,以及對新能源汽車的選擇,我們都面對著物質進步的選擇。“國民幸福總值”提出者卡瑪·烏拉說過,“物質進步不轉化精神享受就毫無意義”。他認為,現代化畢竟是一個短期目標。人不只是消費者,而應是生活者。如果我們認為經濟發展損害了我們的文化和環境,弱化了人們之間的社群關係,政府就會停止或放棄這種發展,不去做這種交易。相比較,中國汽車發展的得與失足難道不應反省和思考?

2018.7.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