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爲何叫好不叫座?

現今影視圈,清宮戲一直是比較受人關注的。從2000年左右的《還珠格格》到前幾年爆紅的《甄嬛傳》,直到最近備受關注的《如懿傳》、《延禧攻略》不但帶來了極高的收視率也帶來了很多的話題和熱度。在電視劇保持熱度的情況下也有觀眾提出,我們國家並不是只有一個清朝,為什麼偏偏清宮戲這麼多呢?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為何叫好不叫座?

其實這裡面也有很多的因素,第一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時間相對接近,認知程度更高,所以很多故事也容易被人接受。第二,也是最直接的,所有的影視公司都是逐利的,觀眾喜歡的才是有市場的,所以越來越多的清宮戲說白了也是為了迎合觀眾追求收視率。而這樣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觀眾只關注清宮戲,而一些其他朝代的電視劇反而沒有市場,尤其是一些歷史正劇由於受眾有限,即使製作播出了也由於收視率較低導致利潤低,所以也就很少有別的朝代的影視作品了。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為何叫好不叫座?

今天我們就說一部電視劇,小編私以為非常不錯的一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前本人看的是小說,洋洋灑灑數百萬字,這也是孫皓暉教授傾注十年的心血。當時看完小說後回味無窮,深深被那個諸侯林立,百家爭鳴的年代所吸引。我也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給我一次穿越的機會,我想穿越到哪?我肯定的說是戰國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為何叫好不叫座?

《大秦帝國之裂變》這部電視劇是小說系列的第一部,也是全程由作者孫皓暉參與編劇的作品,所以與小說系列的第一部基本上是做到了完美契合,劇中人的臺詞都是改編於小說的原話,但是這種延續與改變顯然是成功的,嚴謹易懂的言辭再加上陝西的些許方言土語作為點綴,竟不顯得突兀與彆扭。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為何叫好不叫座?

《裂變》中最讓我感動的細節就是對於服裝選擇,沒有豔麗的色彩,沒有辣眼睛的妝容,有的只是對那個時代淳樸的尊重,秦朝以水為德,所以秦朝人尚黑,服裝的色彩就是單調的黑色,無論君上大臣,還是軍隊列陣都是一致的黑色,那種肅穆、那種莊嚴,讓人不寒而慄。我想,服裝組在刻畫商鞅這個人的時候,耍了一個小聰明,就是商君一人的服裝為白色,其餘皆為深色,給人一種眾星捧月的既視感,也突出了商鞅在這部劇中地位,這樣的小聰明,值得現在的影視參與者好好學習。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為何叫好不叫座?

文中演員的表演也是宛如教科書般的嚴謹,侯勇飾演的孝公,王志飛飾演的商君,都是原聲,此二人乃是國內有名的實力派演員,完美的刻畫了兩位最重要的角色,侯勇飾演的孝公,從其初出軍旅時的顧全大局,到秦國遭受滅國威脅時的隱忍奮起,再到對商君變法的全心支持,直到最後對他二人創造的“新秦國”的留戀與不捨,演技從未有一刻下線,那種給予觀眾的帶入感,完美。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為何叫好不叫座?

王志飛飾演的商君,從魏國丞相老公叔手下門人“白衣中庶子”衛鞅,到在秦國開府變法的大良造,演技不斷增進,前期的衛鞅由於職務的低微,以及為了提防他人的迫害,王志飛演戲時可能特地加重了臺詞的讀音與間隔,感覺一頓一頓的,看劇的一開始,不是很適應,覺得生硬,但是這是演員在研究了衛鞅實際處境後給予角色的一個特殊刻畫,示敵以弱,明哲保身,可以確認他是下了功夫研究的。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為何叫好不叫座?

整部電視劇看下來與小說出入不大,也有觀眾提出了電視劇當中存在的一些歷史性錯誤。但是瑕不掩瑜,《大秦帝國》作為歷史劇來說仍然是一部好劇,而劇中的原聲音樂也與該劇相得益彰,襯托出了電視劇的那種厚重感。這麼好的一部電視劇為什麼沒有火起來,小編認為也有這兩個原因?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為何叫好不叫座?

其一是浮躁之風盛行,那些收視率極高的電視劇靠的是什麼,千篇一律的俊男美女和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視覺和感官享受,而大秦帝國基本是貧窮落後的國家和簡樸的粗衣,儘管內容極為豐富,內涵更是深刻,可是是需要靜下心來仔細品味的,這都需要時間和定性,二是喜歡大秦帝國的人一般都很低調,只是自己慢慢品味,很少在他人面前提及,久而久之,這部電視劇就只在欣賞它的人之間流傳,無聲無息而經久不衰。當然了,並不能因為一部電視劇就分出誰是陽春白雪,誰是下里巴人。好的作品會令人深思,作為觀眾來說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選擇。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大秦帝國》為何叫好不叫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