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中學生性愛觀:女生比男生更能接受婚前性

大家的中學生性愛觀:女生比男生更能接受婚前性

大家的中學生性愛觀:女生比男生更能接受婚前性

近日,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佈了一項有關北京、上海、廣州三地中學生有關性健康的調查報告。調查表明,中學生中有26.3%的人已經經歷了人生的初戀初中生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為10.6%高中生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為42.3%。這表明,高中生戀愛已成為較普遍的現象。

此外,當代青少年對異性交往的觀念越來越開放。據調查顯示,認為性是“快樂”和“美好”的青少年比例是58.0%和58.2%,而不認同的比例為5.1%和5.5%;有64.3%的青少年認為性是一種“責任”,不認同的比例為6.9%。

雖然持傳統性觀念的青少年仍然佔據主導,但青少年對婚前性行為的接受度明顯提升,同時呈現顯著性別差異。

調查顯示,與1999年和2004年相比,男生對“婚前應守貞潔”的認同度分別下降了5.7%和0.4%女生的認同度則分別下降了10.3%和9.3%。

調查團隊認為,隨著信息傳播的加速,社會觀念日益開放,青少年開始用較為開放的態度對待性,同時也應看到,傳統的性價值和性道德的影響對女性的要求更高,而這種觀念依然影響著現代的女生。

報告也顯示,網絡和朋輩是目前中國青少年獲取性知識主要渠道,同時仍有不少家長不願正面回應孩子的性困惑。在青少年性觀念日趨開放的背景下,性知識獲取不規範、系統化性教育不足等問題需引起各方重視。

專家建議,中國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充實和健全主流渠道的青春期性教育,通過學校課程,社會科普、醫學諮詢、家庭同伴交流等方式,引導青少年通過正規途徑學習獲得科學的性知識;要進一步加強對網絡、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等多元傳播渠道的監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過濾網,幫助青少年遠離“偽假”信息,獲得正確、健康的性知識。

性觀念保守的華人世界,牽涉人權、性行為健康、責任、價值觀、人際關係、性取向等諸多方面的性教育,該如何進行?

早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性教育課本《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惹爭議。該課本以寫實的風格向小學生展示了例如男女生殖器外觀、性交以及懷孕與生產的過程。不過,較為保守的家長認為課本尺度太大,不應該出現在小學生的課堂裡。也有評論者發表文章附和了家長們的擔憂,認為這套教材的問題是“太把性教育當回事了”,認為性教育應該是“實踐”,而不是“理論”。“理論”講得太多,有時候就“誨淫誨盜”了。

課本在爭議中“被和諧”。有學者表示可惜,“在創新的變革面前,向大眾的保守情緒妥協,歷來是最穩妥不會犯錯誤的選擇。成年人暢遊在性的世界裡,享受性教育帶來的幸福,早就忘掉了在歷史上,因為性教育的缺乏,因為對於性的禁忌和羞恥感,成年人的世界充斥過多少笑話”。

年輕人的性觀念日漸開放,但性教育還是沒跟上。中國一些高校更是與時代巨輪前進的方向背道而馳。2017年12月,河南鄭州經貿學院發佈一條新規,“嚴打”校內談戀愛,一男一女單獨出行即被視為情侶,手牽手也會被為視為談戀愛,而且校內監控全覆蓋,被抓拍到,兩人會同時受到處罰。

大家的中學生性愛觀:女生比男生更能接受婚前性

談戀愛都要冒著被舉報的危險,那麼可想而知的是,“婚前性行為”無疑就是“彌天大罪”。

顯然,這是中國大陸一個頗為新鮮的奇觀: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裡,人們對性的態度越趨開放,但在一些經濟稍微落後的二三線城市裡,性依然是不可言說之禁忌。但即便北上廣的青少年不再把性看作禁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父母依然談性色變——上述那本“被和諧”的性早教課本就是一個例子。

有人說,性教育的關鍵在於家庭。無論學校怎樣用這些知識和觀念來教育孩子,也無論有多麼優秀的性教育課程和教材,回到家裡,如果父母對科學性知識一知半解,甚至充滿性偏見和性迷信,或者持有狹隘、退縮的性觀念,那麼學校的性教育對孩子的積極影響也只能微乎其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