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保」心裡苦:工資減少,企業裁員,憑啥都怪社保?

“保保”心里苦:工资减少,企业裁员,凭啥都怪社保?

本文字數:2125字

1分鐘速覽版

1. 之前按照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繳納社保的員工,到手工資將減少,但長遠看來,退休後養老金也拿得多。

2. 新政落地後,會使參保企業整體的社保費成本提高14% ,根據2018年社保白皮書,73%的企業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引人擔憂。

3. 專家建議改革雖勢在必行,但宜緩不宜急。

4. 我國社保費率一直較高,要想不增加企業負擔,應加快降低社保費率的步伐。

個稅改革終於塵埃落定!8月31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獲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個稅免徵額由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從10月1日起,個稅起徵點上調和優化調整稅率結構帶來的降稅紅利將惠及每位民眾,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減稅幅度將遠大於中高收入者。

不過,在減稅利好振奮人心的同時,也有人抱怨此舉實際上是讓自己到手的工資減少了,甚至面臨被裁員的危險。究其根本,這是因為在與個稅改革一起實施的還有另一項改革——社會保險費徵收改革。國家稅務總局宣佈,五部委決定今年12月10前要完成社會保險費徵管職責劃轉交接工作,自2019年1月1日起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各項社會保險費。

“保保”心里苦:工资减少,企业裁员,凭啥都怪社保?

這項改革到底會帶來哪些影響?我們每個月到手的工資真的會減少嗎?企業壓力真的越來越大嗎?

個人:到手工資或減少,

長遠來看益處大

目前,我國社保繳費基數一般是本人上一年工資,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並以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和60%為上下限。這種上下限的規定,為企業“鑽空子”提供了可能,許多企業為降低用工成本,按照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繳納社保。隨著稅務部門全面接管社保徵繳後,企業將失去在兩部門給職工申報不同工資標準的“操作空間”,很難再有空子可鑽了。

需要明確的是,此次改革,只是負責徵收社保的機構發生了變化,而並沒有改變社保繳費制度。因此,如果你所供職的企業一直按照真實工資水平繳納社保費,那麼改革後你的工資不受影響,相反降稅後,到手工資其實是增加的。

“保保”心里苦:工资减少,企业裁员,凭啥都怪社保?

但是,如果企業之前根據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繳納社保,政策落地後,公司按照真實工資繳納社保費,社保繳納基數提高,則意味著每個月扣除的社保金額增加,到手的工資減少。舉個例子,在廣州工作的小Z稅前工資8000元,公司此前按照目前廣州市社保繳費下限3469元為其繳納社保,其每月交社保費為:3469×(8%+2%+0.2%)=353.8元,其每月到手工資為:8000—353.8=7646.2元。由稅務部門統一徵繳社保費後,公司必須按照小Z實際工資為其繳社保,每月交社保費為:8000×(8%+2%+0.2%)=816元,每月到手工資為:8000-816=7184元。由此推算出,調整後小Z每月到手的工資減少了7646.2-7184=462.2元。

雖然目前有關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新聞不斷刺激著人們的眼球,一些人發出“養老真的能靠社保嗎?”這樣的疑問,然而在9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此特別強調,目前全國養老金累計結餘較多,可以確保按時足額髮放。數據顯示,從全國來看,養老保險基金近年來一直收大於支、結餘持續增長。其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2017年收入3.29萬億元,支出2.85萬億元,當期結餘4389億元,累計結餘4.14萬億元。

因此,儘管個人每月到手的工資減少了,但從長遠來看,根據“多繳多得”的社保繳費原則,未來領取的養老金會增加。總體而言,社保統徵對個人是有好處的。“多繳多得是我國社保繳費的基本原則,換言之,大家在職時社保費交的多,退休後養老金也會按比例拿的多。”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說,“反之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就會縮水。因此即使社保費扣繳的多一點,但實際上這對大家未來拿更多的養老金,是有很大好處的。公眾不應一味盯著工資可能相對少了一點兒,而應該從長遠的角度看這件事。”

企業:

中小企業或受影響,

改革宜緩不宜急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小微企業低報、瞞報社保降低工資成本的方式不可取,卻使得中、小微企業獲得了生存空間。根據2018年《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社保繳費基數完全合規的企業僅佔27%,這意味著73%的企業沒有按照規定繳費,其中31.7%的企業按照最低標準繳費。

“保保”心里苦:工资减少,企业裁员,凭啥都怪社保?

中金公司研究團隊指出,一旦新政落地後,按規定基數上繳社保費影響範圍大,會使參保企業整體的社保費成本提高14% 。從社保白皮書來看,73%的企業都會受到影響。為此,有人對未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表示擔憂。

儘管國家不斷出臺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但是與大型國企相比,其在用地、融資以及經營許可等方面仍然缺乏競爭力,因此只能在某些就業環節和員工福利等方面“做手腳”,以此獲得夾縫中生存的機會,與照章繳費的大企業達到一種平衡。現在,這種平衡被新的稅務徵收政策打破,中小企業或將面臨更大的困境。

實際上,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社保費勢在必行。在之前社保費由社保機構徵收時,由於出現監管漏洞,影響了社保徵管工作的效率,容易放大社保虧空的風險,不利於社保制度的穩定。但是,考慮到中小企業經營面臨較大的壓力,專家建議,此項改革從短期看,宜緩不宜急。“現在的改革缺乏配套,缺乏綜合性改革,建議對中小企業降低社保繳費標準,允許他們在一定年限內按照一定比例繳納社保,可能會更加公平一點。”

降低社保費率成當務之急

為了給企業吃下一顆“定心丸”,9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在社保徵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徵收政策不變,同時

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以激發市場活力,引導社會預期向好。

“保保”心里苦:工资减少,企业裁员,凭啥都怪社保?

雖然我國從2015年開始每年都有調降社保費率的政策出臺,最多為企業降低近4個百分點的費率,但從世界銀行公佈的2018年全球企業綜合稅率排行榜來看,中國以67.3%的綜合稅率在全球189個有數據經濟體中名列第12位,其中社保稅負排名第2位。因此,我國的社保費率還有較大的下調空間,下調社保費率已成為當務之急。根據不少研究測算,社保總費率應下調到25%左右,如此既符合國際主流趨勢,亦可對沖規範徵繳等因素對於部分中小微企業造成的影響。

今日作者

“保保”心里苦:工资减少,企业裁员,凭啥都怪社保?

製圖:省情新媒體中心 泡泡

·END·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