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涉及收入、社保、人員安置……

國務院辦公廳12月25日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規定》

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通知,旨在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促進文化企業發展。

根據通知,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要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一起來看看↓↓

此類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涉及收入、社保、人員安置……

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規定

《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規定》在關於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關於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關於資產和土地處置、關於收入分配、關於社會保障、關於人員安置、關於財政稅收、關於法人登記、關於黨的建設等多方面做了明確規定。其中:

關於收入分配

轉制後執行企業收入分配製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由國有文化企業自主編制,按規定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後,報有關部門核准或備案後執行。完善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工資效益聯動指標應同時選取反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指標。建立健全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以崗位價值為依據,以業績為導向,參照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並結合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合理確定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使職工工資收入與其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緊密掛鉤,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機構和企業主管主辦部門要加強對國有文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的指導和監督,規範國有文化企業收入分配秩序。

完善國有文化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機制,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公司的負責人收入分配應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綜合評價考核結果掛鉤。

關於社會保障

轉制後自企業登記註冊的次月起按企業辦法參加社會保險。轉制時在職人員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不再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

離休人員的醫療保障繼續執行現行辦法,也可按照所在統籌地區相關規定納入離休人員醫藥費單獨統籌,所需資金按原渠道解決;轉制前已退休人員中,原享受公費醫療的,在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基礎上,可以參照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辦法,實行醫療補助。中央各部門各單位設在地方的出版單位、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單位在地方的派出(分支)機構的人員,轉制後按規定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體系。

此類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涉及收入、社保、人員安置……

關於人員安置

對轉制時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以內的原事業編制內人員,本人申請並經轉制單位批准,可以提前離崗,離崗期間的工資福利等基本待遇不變,單位和個人繼續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時,按照國家規定辦理退休手續。

轉制時,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自企業登記註冊之日起與在職職工全部簽訂勞動合同。職工在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併計算為轉制後企業的工作年限。轉制後根據經營方向確需分流人員的,應按照規定處理勞動關係,對符合支付經濟補償條件的,應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轉制企業應當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轉制時,對提前離崗人員所需的基本待遇及各項社會保險費、分流人員所需的經濟補償金,可從評估後的淨資產中預留或從國有產權轉讓收入中優先支付。淨資產不足的,財政部門也可給予一次性補助。

關於黨的建設

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在轉制過程中,要按照黨章和有關黨內法規,做好黨組織設置工作,理順黨組織隸屬關係,堅持黨的建設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務工作人員同步配備、黨的工作同步開展,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和工作對接,充分發揮企業黨委(黨組)領導作用。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企業章程,明確黨組織的地位作用、職責權限、設置形式、經費保障等內容和要求,確保企業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企業黨組織的領導關係要按照有利於加強黨的領導和開展黨的工作,有利於促進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原則確定。黨委宣傳部門、組織部門要加強對國有文化企業黨建工作的指導。

轉制企業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根據實際需要設立黨建工作機構、配備黨務工作人員,大型文化企業(集團)應設置專門的黨建工作機構和專職抓黨建工作的副書記。積極吸收各方面人才特別是優秀青年入黨,著力擴大在採編、創作等崗位的黨員比例。建立企業黨建工作責任制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報告制度,開展黨委(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

為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企業發展,特制定以下規定:

關於財政稅收

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應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現有資金渠道,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完善政策扶持體系,支持文化企業發展。

對電影製片企業銷售電影拷貝(含數字拷貝)、轉讓版權取得的收入,電影發行企業取得的電影發行收入,電影放映企業在農村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增值稅。

......

關於投資和融資

對投資興辦文化企業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提高行政審批效率,並不得收取國家規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費用。

在國家許可範圍內,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製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在投資核准、銀行貸款、土地使用、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對外貿易等方面給予支持。

......

關於資產和土地處置

發生分立、合併、重組、改制、撤銷等經濟行為涉及國有資產或產權結構重大變動的文化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清產核資,清產核資工作中發現的資產損失經確認後應當依次衝減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資本公積、實收資本。

......

關於工商管理

允許投資人以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評估作價出資組建文化企業,具體按國家法律規定執行。

上述政策適用於所有文化企業,執行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更多內容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進一步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全面推進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加大從事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力度,區分情況實施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加強事業單位黨的建設。

事業單位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切實加強黨對事業單位改革的領導,確保黨中央改革精神的貫徹落實。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公益服務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四)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增強事業單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這3類事業單位將成為改革主戰場

(一)全面推進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中央和地方各級所屬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都要納入機構改革,統籌推進、同步實施。

(二)加大從事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力度。《決定》提出:“加大從事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力度,推進事企分開。”這些單位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大多是賓館、招待所、諮詢中心等競爭性領域的機構,戴著事業單位的“帽子”開展經營活動,享受事業和企業兩種體制的便利,影響了市場公平競爭。

(三)區分情況實施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公益類是事業單位的大頭,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類事業單位情況比較複雜,需要區分情況、精準施策。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和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差異較大,基本功能不同,服務對象不同,運行機制不同,面臨的問題不同,改革重點也不同,需要區分情況實施不同的改革舉措。

出處|河北發佈微信綜合自工人日報、中國政府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