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3億買下3000個微信公衆號,真的划算嗎?

-獨行俠_Fish-


你好,我是投資顧問郭一鳴,很高興來聊聊這個問題。

在回答之前,我們先需要避開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事件中,不涉及所謂的“利益輸送”,否則就失去了進一步討論的意義。

公眾號等自媒體代表著新媒體發展趨勢 具有很多的優勢

我們都知道,現在是以流量為主的時代,誰有流量,就意味著資源,就能做好多的事情,包括賺錢。那麼,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自媒體,運營比較好的,擁有者龐大的固定的流量,通過其中的粉絲效應,能更好的進行各種活動,相對來說,成本比較低,效率還比較高,是既能賺錢還能賺吆喝的新的傳播形式;

此外,對於傳統的媒體來講,自媒體屬於輕資產,變現成本也比較低。所以,購買這些公眾號,其實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獲客的成本越來越高 一個公眾號值多少錢呢?

如果做過營銷的朋友,可以說說你的獲客成本,尤其是金融行業,很多營銷的,獲取一個客戶的成本是比較高的,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試想一下,一個擁有20萬粉絲的公眾號能值多少錢?這還只是從單個的成本來粗略計算的,而如果從其影響力角度,那麼可能會更值錢……

記得2016年有一組數據:《中國最貴自媒體排行榜TOP100》中的數據顯示,“papi醬”微信公眾號廣告費用高達2200萬元,名列首位;其後是數十萬到150萬;排在最後的,也要8萬元一條……

“粉絲經濟+新媒體”時代,週期可能會比較短一些,而且容易受到政策的監管,也是有一定的風險性存在的。比如政策對於自媒體的限制以及其他管制等;此外,從自身價值角度看,如果運營不善,或者是在吸粉等過程中存在貓膩,對其價值發現也是有很多的影響的……

所以,從價格上看,上市公司23億買下3000個微信公眾號還說的過去,但是從價值上講,如何讓其價值充分發揮以及持續性發揮,可能是個考驗的活兒……


郭一鳴


上市公司用23億買下了3000個微信公眾號,實際上對於上市公司花費巨資購買微信公眾號的現象,其實已經不是陌生。究其原因,前有翰葉股份,後有利歐股份,而上市公司花費巨資購買公眾號,肯定會有它的考慮。其中,一個是看中了新媒體的發展趨勢,而通過公眾號實現更快更好的宣傳,也是一種效率很高的方式;另一個則是看中了公眾號的估值與變現能力,而更關注的則是公眾號的粉絲效應,有利於為企業開展系列的變現商業活動。但,花費巨資購買公眾號,本身也是一項頗具風險性的投資,一方面在於政策風險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在則在於公眾號粉絲是否存在粉絲重疊、刷粉等問題,這無疑直接影響到公眾號自身的價值。


郭施亮


花巨資收購各種公眾號的新聞恐怕已不鮮見於媒體中了,但是依然是被各種機構看好,足見這未來的一段時間,自媒體的能量不可小視。

其實,看自媒體也可以從傳統的媒體來看看,就是一直以來,媒體喉舌都是各種勢力爭相爭奪的制高點,例如戰爭中,佔領敵人的陣地之後,佔領城市首先就是軍事設施和新聞媒體,然後就是銀行和政府,足見媒體在製造輿論和引導輿論的能力。

專注於金融知識普及,讓知識深入人心,如果覺得回答的不錯,歡迎點贊,評論,更多精彩財經知識,請關注我。

而時間到了新時達,新的自媒體的出現,更加印證了這個情況,自媒體相比傳統視媒、紙媒的不知道受眾的具體情況、無法進行有效的統計、只能線性的播出、不可點播重播、和只能每天一次或者兩次(早報、晚報)等發行、播出方式不同,自媒體依託互聯網可以複用(重複觀看,轉發,評論)傳播。而且,可以有效的統計受眾群體情況(收集信息),互動(評論、轉發、點贊、抽獎、調查等),並且閱讀量非常可觀,這種價值相比原來那種已經是高不可攀的(價格和地位)傳統媒體機構,是多麼低廉的價格啊(你想,如果你花20億買個電視臺,能不能買到,能不能買到而且用到呢?未必)。

所以,這些機構爭相的搶奪有效的自媒體平臺,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這是新時代的體現,是時代發展的標誌,所以,值不值?買的人覺得值就是值了。


張小帥說理財


這就是所謂的粉絲經濟,也是新經濟,非常值得研究,這也是新時代的新產業,實際上很多人並不瞭解這個行業,不過目前的競爭的確還是比較激烈的。百度、頭條、微信公眾號、大魚號、新浪等等平臺都發布了類似的平臺。

按照23億3000個微信公眾號,每個公眾號的價值在7.67元,每個公眾號的粉絲數量在20-30萬之間,累計至少6億粉絲,那麼這個價格是否合理呢?公眾號真的值錢麼?一個20-30萬的公眾號一年的收入的確有可能達到7.67萬元,但是除去運營成本,這樣的收益還划算麼?還得看公眾號本身。

比方說,瀚葉股份(SH.600226)原名為浙江昇華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農藥、獸藥等等。4月27日,瀚葉股份宣佈,公司擬作價38億元,收購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量子云)100%股權。據資料顯示,量子云是一家專注為海量用戶提供優質的內容和服務的企業,是中國億級移動社交家庭媒體,主要運營微信公眾號平臺。截至目前為止,量子云旗下已經運營了981個公眾號,累計了2.4億粉絲用戶。單個公眾號的價值高達387萬。

按照上面的來看,顯然利歐股份的貌似更便宜一些;

1)廣告

2)平臺軟文投放

3)贊助

4)引流

5)打賞

6)收費制閱讀

7)VC 收購

8)稿費

所以關鍵還得看公眾號的質量,作為一種新媒體,廣告和公關的新陣地,這個行業的確隱藏著很多機會,但是也有很多風險。

大家都知道,現代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而APP的數量眾多,一個人可能得關注幾百個公眾號,真正的鐵粉並不多。所以,這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有的公眾號一年能收入幾千萬,劃不划算還得看具體的情況。上市公司在購買之前自然會評估的,但是這個行業也面臨著很大的風險,用戶的喜好是善變的。


以股易金


從價格來說還是挺划算的,瀚葉股份當初我記得是花了38億買了981個公眾號,平均每個388萬,如今利歐股份說要23.4億元收購3000個公眾號,平均每個才78萬。

其實不稀奇,走的還是流行的“流量變現”的套路。

要知道,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數、點擊量、流量都可以變成現金的。

這種套路的鼻祖我認為就是騰訊自己,想當年憑藉一款跨時代的即時聊天軟件QQ,吸引了大批的用戶,當然開始走的是免費的路線,當積累了數以億計的用戶之後,就開始“變現”了,顯示會員收費,再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鑽,再是QQ遊戲,再是王者榮耀等遊戲,有了用戶,乾點啥不賺錢?

而後來“微商”這一新興商業模式,不也是建立在微信用戶基礎上嗎?每個做微商的都只走過拉人頭、加好友、微信群打廣告、海量刷朋友圈的前期累積吧,只有把人氣流量上去了,才會有轉化成銷售額。

而這些被買的公眾號,據稱單個公眾號平均粉絲量在20W——30W左右,最多的粉絲超過千萬,光在上面打個廣告點擊率也是很驚人的,按每個公眾號20萬用戶算,就算每天每人轉化成一分錢的收益,每天也是2000元,一年下來73萬,這麼看起來80萬一個真不算貴。

只是流量變現的鼻祖騰訊,看到自己經營的公眾號被別人使用者變了現,又將被買入者變現,騰訊會怎麼想,又會如何應對?


鑫財經


我個人覺得,對上市公司來說,這筆買賣不太划算,但也說得過去。

首先,今天利歐股份股價漲停了,而這家公司之前的股價只有1元多,同樣也存在著股價過低而退市的風險。在漲停後,利歐股份的股價站上了2元,暫時擺脫了風險。一個漲停板,公司市值的增長是5.56億元。

其次,利歐股份簽訂了業績補償條款,如果蘇州夢嘉傳媒未來3年的業績不達標,公司可以獲得原股東的業績補償。

蘇州夢嘉傳媒承諾的業績很誘人:2018年稅後淨利潤不少於2.6億元,2019年3.6億元,2020年4.5億元,三年合計10.7億元。

聽起來是很誘人,但也別忘記了,這次收購要支付的現金是23.4億元,所以在最悲觀的情況下,也就是蘇州夢嘉傳媒未來3年一分錢都不賺的情況下,原股東最多也只需要補償10.7億元便可以了,自己還能淨賺12.7億元。

所以這筆交易最賺的還是蘇州夢嘉傳媒的原股東,他們簡直是在用上市公司的錢為自己高位套現。

最後,和其他類似收購案對比的話,利歐股份為每個粉絲支付的價格不算太貴。

據計算,在這期收購案中,每個粉絲的價格是11.14元,而今年4月A股公司瀚葉股份一開始給出的價格是15.83元,後因市場爭議太大,調整為13.33元。再早之前的2016年末,美盛文化收購同道大叔時,按全網粉絲量計算,每個粉絲的價格是18.29元。

如此來看,從2016年末到現在,A股公司為獲取自媒體粉絲而支付的價格,其實一直是在下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