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給劉禪提一寶貴意見,如果劉禪牢記於心,可保蜀漢無憂

關於三國的故事大家從小都看過不少,東漢末年,天下陷入一片大混亂之中,為了爭奪天下各路有著雄心壯志的英雄,便開始廣撒網籠絡各路或有名或無名的英雄好漢以據為己有,為自己後來在這天下能有一席之地做準備。

諸葛亮給劉禪提一寶貴意見,如果劉禪牢記於心,可保蜀漢無憂

這爭奪人才的鬥爭也是十分激烈的。劉備當時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聽從了徐庶和水鏡先生的推薦,去求取諸葛亮這個難得一見的、不世出的人才。

諸葛亮給劉禪提一寶貴意見,如果劉禪牢記於心,可保蜀漢無憂

大家也都聽過劉備三次守在諸葛亮的小草廬,才終於打動了諸葛亮請得他出山為自己爭奪天下,這才有了後面的種種故事,諸葛亮在追隨劉備之後也沒有讓眾人失望,運籌帷幄、神機妙算,劉備能建立蜀國可以說有一半都是諸葛亮得功勞。

諸葛亮給劉禪提一寶貴意見,如果劉禪牢記於心,可保蜀漢無憂

當時的諸葛亮根據天下的形式提出了隆中對的計策,這個計策在當時也是很著名的,此後他便為了劉備的願望——復興漢室,開始了鞠躬盡瘁的一生。公元222年的八月,正是炎熱的暑月,劉備進攻東吳的征戰遭遇了夷陵之戰打敗而退,被逼的節節敗退的他只能退回了永安。公元223年的二月,劉備病重,在彌留之際他召見追隨了他一生的諸葛亮和李嚴,這就有了廣為人傳頌的白帝城託孤事件。

諸葛亮給劉禪提一寶貴意見,如果劉禪牢記於心,可保蜀漢無憂

劉備告誡自己那不成器的兒子要一切都聽軍師諸葛亮的話,聽從他的意見和建議將他當作自己的父親,又同諸葛亮講了一番肺腑之言,將諸葛亮感動的涕淚滿面,這算託孤完畢。之後因為後主無能,諸葛亮便漸漸成了蜀漢政權的實際政權者,並始終將劉備的願望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了報答先帝的恩德舉兵北伐,為了興復漢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諸葛亮給劉禪提一寶貴意見,如果劉禪牢記於心,可保蜀漢無憂

經過幾年的修養和籌備,蜀國的國力上升已經不如當初那樣弱小,百姓也安居樂業,這為北伐曹魏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公元228年的春天,諸葛亮以趙雲等假裝攻打斜谷,實際上自己率領大軍直奔祁山而去,但是無奈這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同年的冬天,諸葛亮率領軍隊進行第二次北伐,出兵三關圍困了陳倉,因為勸降守城的魏國將軍赫昭不成拖沓了太久,最終因為糧草不濟而以失敗告終。之後的三次北伐也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以失敗告終,諸葛亮於公元234年的八月份在五丈原病逝。

諸葛亮給劉禪提一寶貴意見,如果劉禪牢記於心,可保蜀漢無憂

早在公元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時候就給蜀漢的後主劉禪寫了一篇文章,告知後主自己這次北伐的目的和意義,給後主提了一些有利於國家的建議,即“親賢臣,遠小人”。這樣才可以讓國家安穩,希望後主可以好好管理國家。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雖然無能但還是很努力的,也一直謹遵諸葛亮的大部分告誡,循規蹈矩,但是諸葛亮死了之後,再加上董允也相繼去世,劉禪就把“親賢臣,遠小人”這句話拋之腦後。開始寵信一個名叫黃皓的宦官,從此走上了疏遠賢臣的不歸路。

諸葛亮給劉禪提一寶貴意見,如果劉禪牢記於心,可保蜀漢無憂

當年姜維上書要求劉禪處死宦官黃皓,劉禪斷然拒絕。這個時候的劉禪已經將諸葛亮的建議完全的拋到腦後了,他親近小人,遠離賢臣,完全違背了諸葛亮教導,這才最終導致了蜀漢王朝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