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諸葛亮是歷史上的忠臣的典範,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說受到了後世君主的推崇,人們將他豎立在一個絕對的道德的高位上,很多事情是一種政治的需要,包括諸葛亮能夠進入了武廟被後世供奉,這個本身就能能說明了問題了,諸葛亮的能力是有的,但是作為一個軍事謀略家他還是有些不太合格的,尤其是他的北伐都是沒有取得什麼戰果的,但是能夠這些帝王推崇的也就是他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了。

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諸葛亮可以說被人為的塑造成了一個歷史上的完美的人,作為一個文人,能夠治理國家處理政事這是人才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但是諸葛亮還能成為一個軍事家,同時在文學上也是擁有很高的造詣,這些都是他完美人生的一部分,但是諸葛亮真的是那麼完美的一個人嗎?真的是一個沒有瑕疵的人嗎?並不是這樣,通過一些小事情的處理,也是能夠看到他的私心的。

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讓我們看看一些歷史典故,霍光可以說是一個大忠臣了,但是他已然有廢黜了劉賀的舉動,這個舉動的背後其實就是利益,要不然28天的帝王生涯怎麼能夠做得出那麼多的混賬事情,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劉賀想要掌控政權,而且是要重用昌邑王時候的親信來擔任重要的官職,但是這個卻是觸及到霍光等人的利益的事情,所以劉賀就這樣不光彩的走下了歷史的舞臺,後來繼任的劉洵本身就是來自於民間,沒有什麼根基,這樣的皇帝才能讓霍光掌控朝堂,雖然霍光沒有自己稱帝的野心,但是他卻是有著廢黜皇帝的能力,漢宣帝繼位的前期一直可以說沒有什麼作為,但是霍光死去之後,整個霍家都是被一網打盡的,這就是能夠看得出霍光的威脅有多麼的大。

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諸葛亮對於權力也是有著霍光一樣的想法的,不管他的這個想法的初衷是什麼,但是這個排除一些人進入政權的核心的做法,他是能夠辦到的,而且也是這樣做的,這個人就是他的政治上的對手李嚴,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為他的政敵呢,首先要從蜀漢的政治格局來說起。

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蜀漢這個政權是劉備等荊州士族集團建立起來的政權,但是在劉備進入益州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益州是在劉璋的手下的,他們也是一個外來者的身份,但是畢竟是要早於劉備集團的,再加上益州本土的士族也是有他們的利益團體的,而劉備等於是全盤接受了劉璋的勢力範圍,那麼整個政權都是有著三個部分構成的,而李嚴就是這個益州本土集團的利益代表,按理說如果這個政權要想穩定,大家都獲得各自滿意的利益就是能夠達到的,但是蛋糕就是那麼大,劉備集團肯定是要拿走大部分利益的,畢竟這個政權的統治核心就是他們這些人,這種情況下分配的不均衡就是內部不穩定的一個原因,還是一個不能夠短期內消除的問題。

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劉備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他才娶了吳懿的妹妹做妻子,這個就是後來的吳皇后,這個吳懿就是在益州本土集團有著很重要地位的一個人物,這樣的舉措是能夠有效地拉攏一部分益州士族的支持的,這樣蜀漢的政權才能夠穩定,而劉備在發動對東吳的戰爭的時候,也是要把李嚴這個能夠在益州士族中有著重要地位的人帶在身邊的,可就能夠看得出李嚴在劉備的心中對於籠絡益州士族的重要性了。

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很多人關注的焦點都是諸葛亮和劉備這對君臣的對話,對於劉備說的如果劉禪不能勝任君主的話,他讓諸葛亮可以自取,這裡面其實還是藏著一絲權術的,倒不是說劉備對諸葛亮耍起了心眼,而是這本身就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對於諸葛亮這樣的人而言,就更加不會這樣做了,也許劉備想要讓諸葛亮取而代之的話語真的是出自內心,畢竟這個江山是他們打下來的,他不想就這麼被東吳或者曹魏奪取,這樣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個時候畢竟是家天下的時代,劉備的期望絕對是想要讓諸葛亮能夠輔佐劉禪將這個國家治理的很好,可以說對於這個輔佐幼主的輔政大臣的人選問題,他也是參考這個政權的現實情況的,所以他就是做出了這樣的安排,那就是諸葛亮為主,李嚴為副的政治格局。

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這樣的安排是劉備的精心的考量,按理來說諸葛亮和李嚴都是輔佐大臣,劉禪對於兩個人都應該有著相似的封賞才對,但是諸葛亮是丞相,還是那種能夠開府建牙的丞相,這一點而言跟曹操就很像了,但是李嚴卻沒有得到應該有的政治地位,不但將他安排在永安這個地方,遠離政治中心成都不說,其他的職位上也是不能體現他輔臣的地位的,為了這件事情,李嚴可以說是多次上書,可是卻沒有得到皇帝劉禪的任何的回應,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國家的政權完全是掌控在諸葛亮的手中,而李嚴可以說是被他可以的打壓了,這是為什麼呢?不外乎就是一個政治權利而已。

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而劉備最初的安排就是想要利用李嚴還制約諸葛亮的,但是李嚴沒有這個能力,反而是利用李嚴在北伐中的一次運量延誤時間的藉口直接罷黜了,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可以說直接將劉備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已經算是蜀漢政權的實際統治者了,雖然他沒有篡漢的野心,但是第二個霍光可以說到來了。

諸葛亮也有小心思,罷黜一人大權獨攬,劉禪的舉動忌憚著什麼?

後來諸葛亮死後,劉禪的舉動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那就是他直接廢除了丞相這個職務,將他分成了兩個職務,這樣就是不會有人能夠成為第二個諸葛亮了,同時對於他的相父諸葛亮,他也沒有修建祠堂祭祀的打算,就連朝臣多次上書都沒有理睬,這裡面不就能說明了問題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