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史記,神祕的烏江亭長,東渡烏江的霸王改變主意?實爲真性情

品讀史記,神秘的烏江亭長,本欲東渡烏江的霸王改變主意?實為真性情

品讀史記,神秘的烏江亭長,東渡烏江的霸王改變主意?實為真性情

被趁火打劫的漢王劉邦

鴻溝(今河南滎陽)協議後,疲憊的楚軍打算東歸。劉邦本也打算撤兵西歸,聽取了張良、陳平的建議,撕毀了和約,打算將楚軍消滅。但其他諸侯卻沒有來匯合,只得聽取張良的建議,答應和韓信、彭越等共分天下。劉邦得到了諸侯們有效的兵力補充,集結六十萬大軍把項羽圍在了垓下。

有時候,人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總是忘記了一句話,什麼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了遲早是要還的,或者以其他形式還回去。

品讀史記,神秘的烏江亭長,東渡烏江的霸王改變主意?實為真性情

神秘的烏江亭長

當時楚軍兵少缺糧,項羽只得率領八百騎突圍,漢軍天亮時才發現,於是率五千騎去追。等逃到烏江邊(今安徽和縣)時,只剩下了二十餘人,此時,項羽的想法是“欲東渡烏江”,本是這麼想的。這時就正好有一條船等在那裡。從亭長的一番言辭來看,為項羽的打算還是基本正確的,項羽可以在江東繼續稱王。但大勢已去,趕緊上船吧。

這個亭長很神秘,在烏江口等候項羽,看來已多時。

有人說是張良派來的奸細,感覺這個沒有必要,直接包圍在烏江口,插翅難飛,不必多此一舉。有人說是范增的師兄,這倒頗有幾分可能,準備的船隻少,只是為了救霸王一命,形式也分析得很清楚,不過很遺憾,他不知道霸王要的是什麼?

品讀史記,神秘的烏江亭長,東渡烏江的霸王改變主意?實為真性情

項羽為何改變了主意?

與其江東稱王,百姓再跟著自己遭殃,連年的征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項羽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天”。也就是說命不好,才該如此。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吃虧的恰恰是當時沒有學成的“萬人敵”。不得不說,到死也沒有參悟了,真正的他原因是敗給了自己。

是的,回去還有什麼意義呢?自己一人回去,真的無顏去面對江東父老了。本來欲渡江的霸王此時已無心渡江,也符合霸王耿直豪爽的性格,與其窩屈偷生一隅,不如給自己一個痛快的。這樣看來,項羽倒是比圓滑的劉邦可愛多了,雖為一個悲劇英雄,這也是太史公,以及後人喜歡項羽多於劉邦一點點的原因吧。

當然,這只是我們的演繹,我們已無法知曉當時是個怎樣的境遇,更無法準確的來感知真實的內心,相遇在人生的最後時刻都想了些什麼?只能將這個謎永遠的留在了烏江邊,供後人去猜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