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曹操墓」:安陽大幕是否真的曹操墓?

河南安陽大墓引發了對考古工作的追責風暴,矛盾的焦點就是考古工作中的錯誤判斷與結論,似乎應該由考古界承擔主要歷史責任,這些明顯缺乏考古工作常識的社會效應,非常容易混淆考古與歷史之間的真實界限。那麼,河南安陽大墓到底是不是曹操墓呢?

對於墓中發現的男性古屍作的DNA檢測,陸續發現有曹氏後人與古屍DNA一致,從曹姓的分佈與歷史稀缺性來,一般冒充曹姓是不太可能的,這意味著古屍曹姓基本得以確認,但仍然不能就此認定就是曹操。曹操形貌略矮,應是曹嵩、曹操、曹丕三代之間,曹操母系的形貌所致,到了五官中郎將曹丕自然又是相貌堂堂了,並在曹操立儲時“深孚眾望”。

追尋“曹操墓”:安陽大幕是否真的曹操墓?

鮑國安版曹操

所以墓中古屍沒有明顯的與曹操歷史記載高度吻合的形貌特點,反而是曹丕雖然不足六十歲即逝,但考古測定中的60歲左右,還是能夠包括曹丕逝亡的年齡的。所以,從人文歷史複雜變化的範疇去看,曹操前後、60歲左右、形貌一般無明顯異常的重要歷史人物,包括董卓、曹操、司馬懿以及曹丕、司馬昭等數位曠世梟雄,都可能與墓中古屍有關。

特別是司馬懿被曹操強迫出仕之後,主要是作為曹丕的高級幕僚,曹丕臨終之際託以顧命,後來發生了司馬懿與曹爽之間的權力爭鬥,曹爽失敗之後,從此司馬氏執掌曹魏皇朝的實際權力。那麼,盜毀曹魏墓葬應主要是東漢遺族的復仇動力,司馬氏墓葬則存在被曹魏遺族盜掘毀屍的可能,所以,毀屍洩憤就不能以常理推測了。

追尋“曹操墓”:安陽大幕是否真的曹操墓?

參考圖

在曹魏、西晉初年爆發了“八王之亂”,隨後北朝少數民族大規模逐鹿中原,在戰亂之間,大規模盜掘毀壞當時遺蹟尚存的魏晉墓葬,搜掠隨葬金寶以充軍資,才是最具有便利條件的。而司馬氏與曹氏、夏侯氏之間,由於盤根錯節的複雜權力關係,令司馬氏盜毀曹魏墓葬投鼠忌器,司馬師稱帝之後,不過數十年間,西晉倉皇南遷後就更不可能有機會了。

史載曹操形貌略矮,——這是非常重要的個人特點,像歷年來的《三國》電影電視版本都特別突出了曹操形貌略矮的熒屏形象,而墓中古屍並沒有明顯的身材略矮於當時一般人的特點,至少各方都沒有注意、考察或強調這個個人特點,所以不存在墓中古屍與曹操高度吻合的形貌特點,一般就不太可能確認是曹操了。

但從古墓年代看,又屬曹魏時期重要墓葬,特別是非常接近於曹魏主要墓葬的一座重要古墓葬。由於陵園規制已高於一般諸侯,還有陪葬坑的存在,所以墓葬大致已屬於帝王之列;而漢末群雄並起,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九錫”、“劍履上殿,贊拜不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超越群臣的等級之上,才與墓葬規制相符合,特別是在“薄葬”的歷史時期,很可能帝王墓葬也不過如此而已。

追尋“曹操墓”:安陽大幕是否真的曹操墓?

曹操像

事實上,考古工作到了這各層面,對於實跡遺存的清理勘認已經非常成功了;對於確認是曹操本人,特別需要反映曹操個人色彩的、像“魏武帝”或“九錫禮儀”的文物遺存等,目前發現的很多“魏武王”的文物遺存,並沒有反映曹操被追封為“魏武帝”的歷史及實際遺存,這是文史範疇的又一個重要缺陷。由於安陽墓還有一座主要的陪葬和眾多陪葬坑,那麼在陸續發掘陪葬坑後會更為徹底地確認曹操本人色彩的歷史遺存是否存在、會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