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保:打響內鄉紫薯品牌

龐磊

9月9日,健康紫薯旅遊文化節在內鄉縣崗堤村文化廣場成功舉辦。有誰可曾想過,文化節的主辦人竟然是該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且連續5年以一人之力所為。他就是內鄉縣友民紫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朝保。

“1斤紅薯賣七毛五分錢,1斤紫薯賣三塊九毛八分錢。”在一家大型超市的意外發現,引起張朝保的疑問:“同樣是薯,差距咋恁大?”

有心的張朝保,各買了幾斤回家品嚐,蒸著吃的紫薯與本地紅薯相比,口感香甜。紫薯還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常吃能抗癌、美容養顏、延緩衰老,是一種健康食品。

“畝產4000斤,3元1斤,就能賣1萬多元。若按市場批發價,1斤1元算,也能達到4000元以上。”看準商機多方考察,內鄉的環境和土質非常適宜紫薯生長,他算了一筆收入賬。

“曾經1斤15元,比吃肉還貴。”縣內一名農業技術員好心提醒他,20世紀90年代就嘗試過,但都因各種原因沒能推廣成功,創業需謹慎呀!善意的忠告沒有阻止他前行的步伐,反而使他更加堅定不移地種植紫薯,做內鄉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3年,他辭去高薪崗位,一心撲到紫薯上來,併成立了友民紫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崗堤村試種,帶領鄉親在全縣率先推廣紫薯種植。

當年,紫薯收穫的時間,張朝保帶著合作社社員走村串戶,一邊推廣一邊按每斤0.9元的價格回收通貨紫薯,每斤整整是本地紅薯價格的3倍。當年回收的所有紫薯一進入鄭州萬邦農產品市場就被客商搶購一空。

嚐到甜頭的群眾看到種植紫薯的希望,逐年增加種植面積,在張朝保的悉心指導下,全縣紫薯種植面積由最初的500畝發展3000畝、5000畝……

在穩步發展紫薯種植面積的同時,張朝保帶領合作社積極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合作社生產的紫薯通過了有機認證。並通過電商平臺,使紫薯搭上了電商快車,賣到了全國各地,解除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

“兩個月時間,花幾萬塊錢,到全國各地談的業務,不如朋友在家利用電商接的訂單多。”張朝保談及紫薯銷售,記憶猶新。

電商訂單迅猛增長的同時,紫薯種植面積也突飛猛進。2016年紫薯種植擴展到內鄉周邊縣市,面積達到1.6萬畝,是全國10萬畝的六分之一,成為全國最大的種植基地。

“文化先行,打造品牌,旨在搭建一個全國紫薯交流平臺。”張朝保憑藉一份執著、一份事業心,對紫薯文化節的連年舉辦可謂是“用情專一”。

從首屆紫薯節至今年第五屆,由縣內一個普通客商到如今全國各地的26家精品客商前來祝賀,由初次節日支出費用20萬元逐年遞減到如今的5萬元,由業內人士到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與。紫薯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既是對張朝保的一種肯定,也是社會各界對內鄉紫薯產業發展認可的一個過程。

脫貧攻堅以來,張朝保致富不忘鄉鄰,在紫薯種植過程中,引導貧困戶種植紫薯,並提供免費種苗、免費技術服務和同等收購價格提高10%的幫助。在勞務用工上優先使用周邊貧困群眾達200餘人,實現了家門口務工掙錢和顧家兩不誤。

特約記者 龐磊

9月9日,健康紫薯旅遊文化節在內鄉縣崗堤村文化廣場成功舉辦。有誰可曾想過,文化節的主辦人竟然是該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且連續5年以一人之力所為。他就是內鄉縣友民紫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朝保。

“1斤紅薯賣七毛五分錢,1斤紫薯賣三塊九毛八分錢。”在一家大型超市的意外發現,引起張朝保的疑問:“同樣是薯,差距咋恁大?”

有心的張朝保,各買了幾斤回家品嚐,蒸著吃的紫薯與本地紅薯相比,口感香甜。紫薯還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常吃能抗癌、美容養顏、延緩衰老,是一種健康食品。

“畝產4000斤,3元1斤,就能賣1萬多元。若按市場批發價,1斤1元算,也能達到4000元以上。”看準商機多方考察,內鄉的環境和土質非常適宜紫薯生長,他算了一筆收入賬。

“曾經1斤15元,比吃肉還貴。”縣內一名農業技術員好心提醒他,20世紀90年代就嘗試過,但都因各種原因沒能推廣成功,創業需謹慎呀!善意的忠告沒有阻止他前行的步伐,反而使他更加堅定不移地種植紫薯,做內鄉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3年,他辭去高薪崗位,一心撲到紫薯上來,併成立了友民紫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崗堤村試種,帶領鄉親在全縣率先推廣紫薯種植。

當年,紫薯收穫的時間,張朝保帶著合作社社員走村串戶,一邊推廣一邊按每斤0.9元的價格回收通貨紫薯,每斤整整是本地紅薯價格的3倍。當年回收的所有紫薯一進入鄭州萬邦農產品市場就被客商搶購一空。

嚐到甜頭的群眾看到種植紫薯的希望,逐年增加種植面積,在張朝保的悉心指導下,全縣紫薯種植面積由最初的500畝發展3000畝、5000畝……

在穩步發展紫薯種植面積的同時,張朝保帶領合作社積極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合作社生產的紫薯通過了有機認證。並通過電商平臺,使紫薯搭上了電商快車,賣到了全國各地,解除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

“兩個月時間,花幾萬塊錢,到全國各地談的業務,不如朋友在家利用電商接的訂單多。”張朝保談及紫薯銷售,記憶猶新。

電商訂單迅猛增長的同時,紫薯種植面積也突飛猛進。2016年紫薯種植擴展到內鄉周邊縣市,面積達到1.6萬畝,是全國10萬畝的六分之一,成為全國最大的種植基地。

“文化先行,打造品牌,旨在搭建一個全國紫薯交流平臺。”張朝保憑藉一份執著、一份事業心,對紫薯文化節的連年舉辦可謂是“用情專一”。

從首屆紫薯節至今年第五屆,由縣內一個普通客商到如今全國各地的26家精品客商前來祝賀,由初次節日支出費用20萬元逐年遞減到如今的5萬元,由業內人士到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與。紫薯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既是對張朝保的一種肯定,也是社會各界對內鄉紫薯產業發展認可的一個過程。

脫貧攻堅以來,張朝保致富不忘鄉鄰,在紫薯種植過程中,引導貧困戶種植紫薯,並提供免費種苗、免費技術服務和同等收購價格提高10%的幫助。在勞務用工上優先使用周邊貧困群眾達200餘人,實現了家門口務工掙錢和顧家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