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教育有多重要!曾有一名國民黨俘虜突然掉轉炮口,轟擊解放軍

突擊教育有多重要!曾有一名國民黨俘虜突然掉轉炮口,轟擊解放軍

(電影《大決戰》)

1948年9月21日,西集團由南北兩面插至商埠與濟南外城之間,截斷了商埠敵軍的後路。

商埠的所有據點,只剩下郵政大樓。

西集團集中炮火進行轟擊,大樓門窗燃燒起來,煙霧瀰漫,火光由門窗噴出,整座大樓的西半部被炸得僅存鋼筋水泥的樓架子。

所有堅固的工事都不復存在,解放軍隨即衝進大樓。劉炳昆及其殘部仍不肯投降,他們把樓裡能夠利用的東西都利用起來,搭建阻擊掩體進行抵抗。

劉炳昆團最後遭到全殲,負了重傷的劉炳昆持“中正”佩劍自殺,所用之劍是他來到濟南之後,王耀武親手所贈。

都到了這個時候,仍有部屬肯為王耀武拼命,足可見王耀武當年練兵之成效以及在老部隊中的威信,只是這些都早已是螳臂當車,根本救不了王耀武的命。

突擊教育有多重要!曾有一名國民黨俘虜突然掉轉炮口,轟擊解放軍

(電影《大決戰》)

至9月22日,西集團完全佔領商埠,東集團則肅清了城外地堡群。

攻城兵團佔領商埠後,王耀武判斷解放軍經過六天六夜的廝殺,尤其是商埠一戰,必然也人困馬乏,要攻城的話,至少還需經過三四天準備。於是他著手調整部署,決定將主力集中於內城,同時外城留置小部隊守備,以儘量拖延時間,等待援軍。

攻城兵團疲勞不錯,有較大傷亡和損耗也不假,可是解放軍卻有一項國民黨軍沒有的本事。

解放軍不僅能大批俘虜敵方士兵,還能迅速予以消化,將俘虜兵改造成“解放戰士”,這也是同樣經歷巨大的兵員損耗,國民黨軍的數量一個勁地少下去,解放軍只多不少,且越打越多的原因之一。

在國民黨軍隊中,只有“五大主力”等少數部隊的兵員比較頑固一些。南麻戰役時,華野從整11師俘虜了幾個炮兵,因情況緊急,沒有進行教育和配置,就派去參加炮戰,結果其中有一個俘虜兵就冷不防地把炮口掉轉,朝解放軍轟擊起來。

除了個別,大部分國民黨士兵都不難改造。見兵員緊缺,攻城兵團馬上實行“即打即俘,即教即補”的政策,把經過突擊教育的“解放戰士”臨時補充到部隊裡,並及時調整戰鬥編組,因此其突擊能力仍然很強。

突擊教育有多重要!曾有一名國民黨俘虜突然掉轉炮口,轟擊解放軍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