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放生協會:大乘佛教龍樹菩薩紀念日祈福

濟南放生協會:大乘佛教龍樹菩薩紀念日祈福

龍樹,著名的大乘佛教論師,大約生活在2世紀,出生於南印度,於說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許多人認為他是釋迦牟尼之後,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論師。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論主”的稱譽,其中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

大乘佛教認為: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偉大論師,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中論》闡發緣起性空的深義;《大智度論》採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揚菩薩之大行。

以龍樹為代表的大乘佛教繼承和改善了小乘佛教的緣起說,對小乘佛教只講主觀世界矛盾的偏向加以糾正,並將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同時納入緣起觀察圈;不但要看見人空,也要看見法空。個別小乘學派根據緣起說來分析客觀事物, 認識到“事實上”法空。 大乘哲學則從緣起說深入觀察事物的本性,直接認識到事物本來在“理論上”就是空。不待分析或法滅之後始見真空;此空即“自性空”、“本來空”。

這是大乘緣起說和小乘緣起說的主要區別。基於這一哲學上的區別,大乘和小乘在對待世間(人生)問題上也是截然不同的。小乘哲學把世間和涅盤看作根本對立的,主張逃離世間,遠循林泉,獨善其身,求取涅盤。大乘哲學則認為,世間與涅盤本來一體,原無二致,故主張不離人間而求解脫。同時還強調以身作則,示教利害,幫助社會生產物質財富,提高眾生的精神生活。

公元3~4世紀,龍樹的哲學思想傳至中國,立即在中國佛教思想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並且很快左右了佛教哲學思想的發展方向。

當時盛行的佛教流派如般若宗、涅盤宗,都直接以龍樹的學說為理論根據,隨後發展起來的三論宗、賢首宗、天台宗、禪宗和密宗,也都淵源於龍樹及其學說。三論宗,曾採用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作為立宗的根本典籍。

龍樹菩薩開創的中觀學說,令小乘學者大為折服,大乘學者也都奉為圭臬。因此中國大乘八宗,都一致尊奉龍樹菩薩為共同的祖師。

天辛大師說,世界佛教奉釋迦牟尼為教主,認為現世界只能有一個佛,即釋迦牟尼,不能同時有兩個佛。信仰者通過“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養,可以達到阿羅漢果和辟支佛果,然不能成佛。中國佛教則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同時存在,釋迦牟尼是眾佛中的一個。信仰者通過菩薩行的“六度”修習,可以達到佛果,擴大了成佛的範圍。佛學的三藏十二部經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卷數達二萬多卷、字數達三億之多。現列舉一些各宗各派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淨土宗主修《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禪宗主修《金剛經》、《心經》、《楞伽經》、《六祖壇經》 。每個人根基不一樣,喜歡的經典也不一樣。以上都是比較常讀的經典,學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學佛為本,放生為末,人間佛教還得靠人創造。現今是科學化、商業化、社會化、信息化的時代,社會共業問題的影響效應遠大於個人問題的簡單疊加。在這個時代,不能只考慮個人是善心善行就好,還要考慮行為本身在社會共業環境中的牽連作用、擴散影響,關顧到更廣大的緣起,讓我們的善心、善行更加廣大圓滿。濟南放生協會 繼續每週助印推廣佛教常識答問@山東居士林,全力支持教界對正信正法弘傳的實際工作。各地善信免費結緣佛教常識答問聯繫書院工作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