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隻猴子,爲什麼叫馬流元帥和崩芭將軍?

孫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隻猴子,為什麼叫馬流元帥和崩芭將軍?

我們在讀《西遊記》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感覺,覺得悟空時時處處被設計。設計他的群體不僅僅有神仙和妖怪,還有自己手下視若親人的小猴子們。而在這些親人當中,最著名的就要說到那四隻:馬流二元帥和崩芭二將軍。

《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悟空接受四老猴的建議去到龍宮,從龍王那兒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做兵器,很高興:

猴王將那四個老猴封為健將,將兩個赤尻馬猴喚做馬、流二元帥,兩個通背猿猴喚做崩、芭二將軍。將那安營下寨,賞罰諸事,都付與四健將維持。

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為什麼孫悟空會給自己手下的四隻猴子這樣的封號呢?

孫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隻猴子,為什麼叫馬流元帥和崩芭將軍?

首先,我們來確認一下這個“馬流二元帥”和“崩芭二將軍”到底應該怎麼寫。

基本上現在很多人手裡的《西遊記》,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點校整理的。在這套書裡“馬流”和“崩芭”中間分別加了一個頓號,就像剛才我們在上面引用原文寫到的那樣,變成了“馬、流二元帥”和“崩、芭二將軍”。

這樣的寫法猛一看理解起來似乎也更容易,二元帥就是馬元帥、流元帥,二將軍就是崩將軍、芭將軍。但其實,這樣寫是有問題的,因為“馬流”和“崩芭”本來分別是連在一起的二字詞語,指的都是猴子。

孫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隻猴子,為什麼叫馬流元帥和崩芭將軍?

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中說:北人諺語曰胡孫為馬流。

這是“馬流”作為一個固定詞語指代猴子的重要依據。

《本草綱目·獸部》列舉“獼猴”的異名:沐猴、為猴、胡孫、王孫、馬留、狙等。

這裡說到的“馬留”就是“馬流”。

另外,也有語言學家則指出,“馬流”很有可能是漢藏語系中“猴子”一詞的上古音孑遺。因為,粵語直到今天仍把“猴子”發音為“馬流”,上面所說的那個“著也馬留”,就是今天粵語中的“找嘢馬騮”,意思是“找東西的猴子”。香港電影《鐵馬騮》講述的是一個外號叫“鐵猴子”的俠盜的故事,劉德華的歌曲《開心的馬騮》也是猴子。

孫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隻猴子,為什麼叫馬流元帥和崩芭將軍?

這一點在《西遊記》的原著當中也有證實,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觀音幫助收服白龍馬,孫悟空因為觀音教唐僧騙他戴緊箍咒的事情而生氣:

(行者)大叫道:“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生方法兒害我!”

菩薩道:“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人來,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麼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

菩薩在罵猴子的時候說到了一句話“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赤尻就是猴子的紅屁股,借指猴子,這個很好理解。那麼,另外一個詞“馬流”在這句話裡的意思很明顯,說的就是猴子。

說完了“馬流”,我們接下來來說說“崩芭”,這個詞並不像其他漢語詞彙可以看出來源和含義,所以,外來詞的可能性很大。

孫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隻猴子,為什麼叫馬流元帥和崩芭將軍?

一種說法認為是梵語、印地語“猴子”一詞的音譯。梵語中的Badara(意為棗樹)一詞在印地語中寫作Bēra,而這個詞本身卻在印地語中表示猴子的意義,發音與“崩芭”極為相近。

另外,也有專家表示“崩芭”很可能是蒙古語bambar的音譯,意思是“虎將”。畢竟,元代時西遊故事非常流行,蒙古語元素保留到西遊記故事系統裡流傳到現在,可能性也非常大。

不管怎樣,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馬流”、“崩芭”都是一個固定的詞語,中間不應該有“頓號”。意思上也不應該是馬元帥、流元帥、崩將軍和芭將軍,而應理解為兩位馬流元帥、兩位崩芭將軍,也就是兩位猴子元帥、兩位猴子大將。

如喜歡此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蜜小糖(mizhitangguo)。我們主聊《西遊記》,偶爾也說說金瓶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