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紮根:能人帶動謀發展 鄉村振興領路人

能人帶動謀發展 鄉村振興領路人

——訪長治縣振興鄉村生態文化旅遊區

黨委書記牛紮根

牛紮根:能人帶動謀發展 鄉村振興領路人

長治縣振興鄉村生態文化旅遊區黨委書記牛紮根

人物介紹:

牛紮根,男,漢族,1957年6月出生,山西長治縣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高級經濟師。現任長治縣振興鄉村生態文化旅遊區黨委書記、長治縣振興村書記、山西上黨振興集團董事長。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2010年被評為“山西省特級勞模”,2011年榮獲第十屆“全國農村基層幹部十大新聞人物”、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2017年全國十大孺子牛村官”、“ 2017年中國新聞人物”等。

2018年2月25日,中國三農發展大會在京召開,山西長治縣振興村書記牛紮根自信的捧起了“2017年度中國新聞人物”獎盃。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他動情地說: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振興村要先試先行,以黨的建設為中心,以鄉村旅遊為方向,以經濟發展為目標,按照習總書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爭做鄉村振興的典範,為把振興村早已建成鄉村都市貢獻力量。

牛紮根:能人帶動謀發展 鄉村振興領路人

長治縣振興鄉村生態文化旅遊區黨委書記牛紮根接受本網記者專訪

牛紮根堅守農村,紮根基層40年。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多年的奮鬥讓一個村成為一個新區,從農村變成了城鎮,村民變股民,農民變工人。在生活生產生態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享受到了城裡人享受不到的福利和待遇,走出了一條村莊蝶變的轉型道路。2018年8月24日,他接受了本網的專訪。

一名黨員帶動一群人

牛紮根出生在關家村(振興村的前身),過去是當地有名的窮村子。村民生活在落差100米的山坡與山溝裡,由於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村民祖祖輩輩過著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的苦日子,艱苦的環境造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少年立志,暗下決心:如果我要當上村幹部,一定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1985年,牛紮根當上村書記後,在那時他就意識到黨員將是村莊發展的核心力量。於是就想辦法充分調動全體黨員的積極性,採取支部包隊,黨小組包戶,黨員包人的辦法。當時這個村有五個生產隊,五個支委各包一個隊,每個黨員包20戶,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調動村民栽樹、修路、環境衛生和管理等,致力於村莊基礎設施建設,造福村民,順民心、民風、民意。這種做法得到了當地百姓的認同,在聯產承包之後,全縣基本建設現場會在該村召開了好幾次。此後很多年,村裡很多事情,都是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對村民起到很好的模範激勵作用。

直到2007年3月 27日,在牛紮根為首的黨支部一班人的努力下,新農村建設正式拉開了序幕,對郜則掌村、關家村、向陽村進行了新建搬遷。改河十六萬五千米,遷墳397個,挖山填溝156萬立方,新建別墅式住宅和單元樓共569套,新修四條街九條路共三十五萬五千三百米。當一座座小洋樓整齊劃一出現在大家眼前,當“做飯不燒煤、解手不出門”成為現實的時候;當月月有晚會看,天天有廣播聽,文體活動場所一應俱全,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的時候,父老鄉親們笑了……為了讓老百姓生活的更有質量、更有保障、更有尊嚴,牛紮根先後建立了就業均等、醫療互助、教育免費、養老優厚、社會福利五大社會保障機制,創建了就地進城、就地就業、就地入學、就地就醫、就地養老五個就地城鎮化特色,實現了環境生態化、農村城市化、生活保障化、服務功能化、就業均等化美麗鄉村五化目標,牛紮根多年的堅持不懈和奮鬥追求,終於夢圓振興。

牛紮根:能人帶動謀發展 鄉村振興領路人

組織黨員幹部學習

鄉村振興,黨建引領實現共富

2017年10月18日,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岀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振興村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產業轉型、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牛紮根在黨總支會議上,正式確定每年10月18日作為振興村一個重要的學習日、紀念日,屆時將舉辦“振興論壇”,並將論壇持久的辦下來。牛紮根一班人始終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以特色創建美麗鄉村。按照總支抓大事、支部辦實事、黨員做好事的原則,不斷將黨建工作的觸角延伸到基層的方方面面,探索黨建進村民小組、黨建進企業、黨建進網格等方式,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形成良性的溝通互動,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步伐。

鄉村振興戰略與振興村同名同姓。牛紮根很是興奮,他常說:“這是我們的自豪和榮光,也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我們一定要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換擋加速,乘勢而上,五輪發力,率先振興。在產業上,打好鄉村旅遊這張牌;在人才上,下好職業培訓這步棋;在文化上,走好基礎教育這條路;在生態上,唱好綠水青山這首歌;在組織上,辦好為民服務這件事。”“振興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如此的親切,處處彰顯乾乾淨淨,生機盎然,朝氣蓬勃。生我養我的家鄉,有幸今生能參與創新、發展、變化的每一天,此生無憾。路雖慢慢,但與希望同在。”牛紮根深深的愛著他的家鄉。他的使命,早已從他的名字開始,從無數次經歷的磨難昇華為更大的責任和義務。正如牛紮根所說:“不能辜負黨的重託和群眾對我的期望,更不能辜負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

牛紮根:能人帶動謀發展 鄉村振興領路人

與黨員幹部商討發展大計

在談到今後發展時,牛紮根信心滿滿:我們決心在長治縣委和縣政府、振興新區黨委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堅持“三個統領”,做好“五篇文章”的發展戰略,爭取到“十三五”末,人口達到2萬人,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0億元,人均收入達到5萬元。一村帶多村和諧發展,一富帶百富求強共富,把振興村建成一個既有都市品質,又不失鄉村特色的全國一流美麗生態休閒鄉村。這既是牛紮根的心願,也是振興村的目標。

俯首甘為孺子牛,一枝一葉總關情。牛紮根40年如一日,始終沒有離開過家鄉,離開過群眾,他彎腰弓背,苦心經營,富而不忘生他養他的家鄉,把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才能奉獻給了他心愛的事業,用一個個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搭起了一座黨和人民之間的“連心橋”;用一顆赤誠的心,譜寫了一曲活躍在基層的共產黨員之歌,牛紮根無愧於農村工作者的標杆和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