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學士曹振鏞點出宦海浮沉的要訣,關鍵在「模稜」!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的一系列動作,將他推上了神壇。他的兒子雍正登基後,曾對臣子坦言:我的老父親太牛了,我策馬奔騰也趕不上啊!但有一件事,我略勝一籌,那就是

“洞悉下情”

清朝大學士曹振鏞點出宦海浮沉的要訣,關鍵在“模稜”!

雍正畫像

雍正認為,州縣是地方事務的發端,但地方事務又紛繁複雜,新任職的官員大都沒有經過歷練,所以導致“情偽百出”。雍正決定給官員們一本學習指南,教他們如何做官。

於是,在雍正二年的時候,他命令大學士朱軾等人負責編撰工作,但工作還沒完全鋪展開,朱軾就患了重病,於是此項工作就暫時擱淺了。幾年後,雍正舊事重提,這一次他決定選派精力旺盛的官員。此外,他認為當時的文人們喜歡掉書袋,於是選了李衛田文鏡這兩個“非科班”人員,理由很充分:既然是指導官員做事的手冊,當然要有經驗的人去做。

清朝大學士曹振鏞點出宦海浮沉的要訣,關鍵在“模稜”!

李衛(右)

田文鏡有著非常豐富的基層經歷,為官老練,對官場的陋習、科派、隱瞞等弊端非常瞭解;李衛是雍正親自提拔的浙江巡撫,同樣有豐富的基層經歷。雍正最終對此二人的勞動成果是這麼評價的:條理詳明,言辭懇切,民情吏習,罔不兼該,大綱細目,莫不備舉,誠新進之津樑,庶官之楷模也。他親自為這本書提名,叫《欽頒州縣事宜》。

清朝大學士曹振鏞點出宦海浮沉的要訣,關鍵在“模稜”!

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本書以後就是大清朝為官者的“聖經”了。雖然明面上是這樣,但下屬的官員們早就鑽研出了各種“道”,其中一套秘籍《一剪梅》被眾多人推崇:

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 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 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 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無庸,議也無庸。 八方無事歲年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隆。 大家襄贊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 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榮封,子蔭郎中。 流芳身後更無窮,不諡文忠, 便諡文恭。

清朝大學士曹振鏞在一次給人的回信中說自己的“道”是:態度圓和,遇事不可承擔,凡是莫要太較真,不可有立功之心,不可自以為忠,總結起來就是“模稜”二字!

與雍正煞費苦心編纂官員手冊相對應的竟然是另外一套心法秘籍,不知道雍正會不會被氣死啊!

清朝大學士曹振鏞點出宦海浮沉的要訣,關鍵在“模稜”!

對這種現象,各位看官怎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